眼下,孩子们陆续复课了,家长则开始生出各种新的担心。 “上了一段时间的网课,孩子的作息、学习效率大不如前,去学校还适不适应”“上网时间长,手机管理成了问题”……
殊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焦虑。
“原本在学校,我还能知道其他同学的学习状态,这段时间我不知道了,我会不会不如他们了?”“之前网课时,老师问大家会了没有,好多人在聊天框里说会了,我是最笨的那个,我不会,但不敢说”“我很想早点交作业,可我总是最后一个提交的,我就是不如其他同学”……这些,都是我在心理门诊听到的来自孩子们的声音。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常会被拿来与周围人比较。小时候,爸妈会说别人家的孩子已经可以算乘法了,自家孩子连加法都算不对;上学了,看到别的同学因为工整的作业受到老师表扬,自己的作业却总是写不整齐;考试了,人家的卷子上都是对勾,自己的卷子却还有好多题都没弄明白怎么做。
在这些比较中,孩子们只能看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而这段时间以来的线上学习,更使孩子们不能看清周围的同学,如果这些孩子不具有肯定自己的能力,而在想象中认为别的同学都比自己强,就很可能会出现不想学习、不想上课、沉迷网络的表现,也可能会出现头痛、头晕、胸闷、心慌、肚子疼等躯体不适的表现,甚至会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困扰。
此时,如果家长再给孩子施加压力,批评孩子不求上进,将加重孩子的情绪行为问题,也会影响亲子关系。
那么,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呢?
第一,要帮助孩子肯定自己做到的事。考完试,拿到卷子,首先看得分,然后才去看扣了多少分。这样,孩子首先看到的是“得到”,肯定自己掌握了的内容;然后,再去弄清楚哪里还需要调整。让孩子从自己做的任务中,看到自己的实力。比如,尽管网课作业交得晚,但可以让孩子看到,每一道题都是他自己独立、认真完成的。看问题的角度变了,由此产生的自我认知也变了,人是需要鼓励的。
第二,要帮助孩子学会一件事——评价自己要有“逻辑性”。比如,虽然这道题很多同学都回复“会了”,但并不是所有的同学都回复了,并不能因为这个回复与否,就给自己贴上“笨”的标签。
第三,要帮助孩子学会“善待自己”,不能总拿自己的不擅长与别人的优势比较。每个人都有优点与缺点,就像五个手指有长短,如果都是一样长短的手指,别人见了,可真是会吓坏的。
这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只有看到了自己成长发展的“纵坐标”,再加上与大多数人比较的“横坐标”,才能让孩子们找到真正的自己。
作者:钱昀(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