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课堂,分享战疫故事,今天下午,上海交大医学院《交医话“疫”》系列在线思政课首讲开讲,著名主持人、交大医学院校友曹可凡与母校援鄂医疗队员中的10名代表进行了线上对话,抗击疫情一线的医疗队员讲述了在武汉的经历和所思所感。
2020年初,一场特殊的病毒战役使举国上下一度按下暂停键,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一群白衣战士“逆行”向前,其中就有570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他们暂别镇守浦江两岸的大本营,自1月24日除夕,先后九批,奔赴武汉最前线,用自己的行动,以交医之名,在这场战役中交出了完美的答卷。
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第六批援颚医疗队领队胡伟国以“唤醒沉睡的武汉”开篇,讲述了初到武汉的“第一印象”,以及一次次被年轻人“震撼”的故事:瑞金插管小分队奋战在武汉同济光谷院区,与兄弟医疗队成员一次次冒着被气溶胶感染的风险,“无一失手,守护生命”……“我太惊讶于这些年轻人的表现了,很多是90后,最小的1997年出生,他们勇敢而又果敢,让我一次次刮目相看,作为师长,作为领队,我都很自豪。”
基础医学院病理教研室专家、医学院新冠病毒肺炎病因诊断研究队成员赵雷在从事忙碌而紧张的病因研究的同时,不忘将三尺讲台搬到战斗前线,在火神山医院给学生们“上网课”,令学生们直呼“实在太酷了”。
敢作敢当,勇挑重担是大家对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陈尔真的印象,“最美一跪”让很多人认识了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余跃天。他们其实还是一对师徒。
谈及将“最美一跪”的照片最先发到朋友圈,陈尔真说了两个字——本能。他说,这就是当医生的本能,当患者处于险境时,你不会考虑自己的风险,自己舒服不舒服,只会第一时间作出最快、最有效挽救患者的操作以及相应的动作。
昔日师生,今日战友,将“悬壶济世,救死扶伤”的精神代代传承。
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黄波黎,以及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室副护士长、上海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刘立骏作为护理人员中的代表,讲述了这场疫情之下,护士工作的重要性。
作为和患者接触最密切的人之一,他们暴露在感染中的风险是最大的,但勇者无惧。
如果说未知是最难克服的恐惧之一,第一批上海医疗队就面临这种挑战。交大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领队郑军华,除夕夜带领着来自上海市52家单位、135人奔赴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我们是混编军,也是尖刀排,是探路者。”郑军华讲述了这个奋战最长时间队伍的点点滴滴,也谈到包括“最美一跪”“落日余晖”等刷屏照片带来的人文启示,一个个抗击疫情的现场诞生了许多医学人文之光。
交大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副院长、上海第九批援鄂(心理)医疗队领队王振则介绍了“安慰”的力量,他带领一支50人的精神卫生专家团队奋战在武汉的多家定点医院,给医护、患者乃至家属开展心理援助。
雷神山医院是抗击新冠疫情而特意建造的医院,作为战斗在其中的医疗队,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领队张继东,交大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上海第八批援鄂医疗队副领队范小红讲述了所见所闻。
和平年代,医者用自己的方式方式诠释了家国情怀,连线一线也坚定了众多医学生的学医初心和责任担当,大家纷纷用弹幕表达了对师长们的敬意,并就在救治过程中有没有遗憾、回归后最想做什么、救治工作积攒下哪些宝贵经验、为今后的医疗工作带来什么样反思等提出问题,嘉宾们也谈了各自的理解与感受。
本次“云课”通过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超星学习通、青春上海B站,上海交通大学官方微博、Class In、抖音、快手、央视频等直播平台同步直播,累计有50万人在线观看。
作者:杨静 唐闻佳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均交大医学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