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体检空腹血糖正常,并不能高枕无忧。”
“中年人远离甜食,并不会与糖尿病绝缘。”
“青少年甚至儿童,糖尿病并不少见。”
作为一种发病率高企的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绝非老年人的“专利”,若对日常饮食、生活方式、健康管理缺乏重视,“糖魔”就有可能找上我们每一个人!
今天,正值第13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活动主题为“防控糖尿病,保护你的家庭”。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曲伸教授以三个“并不”提醒公众给予糖尿病防控足够的关注。
老年人:体检糖耐量测试不可少
空腹血糖监测早已是体检菜单上的常规项目,老年人群对这一指标也十分在意,但是只要看到检测值在6.1毫摩尔/升之下,很多人会“长出一口气”,似乎暂时可以远离糖尿病的阴影。
事实上在内分泌科医生看来,这样的观点十分偏颇。
受遗传、年龄增长、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的长期影响,上了一定年纪的人,糖代谢能力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减退,所以,仅靠“空腹血糖”单一指标并不能全面衡量糖代谢状况。
建议老年人体检时增加“糖耐量测试”项目——即服用定量葡萄糖溶液后分别测试特定时间点的血糖值,从而有助于发现“糖尿病先兆”——糖耐量降低。
如果觉得糖耐量测试太过麻烦,先可以选择“糖化血红蛋白”这一“黄金”项目。血糖检测无论是空腹还是餐后,反映的都是抽血瞬间的血糖值,而糖化血红蛋白则能体现过去三个月内的平均血糖水平,可全面反映血糖状况。
中青年人:别再交“抗糖”智商税
要问在中青年人(特别是爱美的女性)中最近什么保健品最红?恐怕非所谓“抗糖丸”“抗糖片”莫属了。这种海外舶来网红保健品宣称“可以抵抗过量糖对人体的伤害”“有助于改善肤质,减轻高血糖危害”,一时间风头无俩,成为网售爆款。
然而检索专业医学期刊与文献,却并不能找到支持其宣称疗效的有力证据。
对中青年人来说,按照最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来安排一日三餐,同时增加体育运动,避免“沙发土豆”生活,才是防御“糖魔”来袭的正途。
儿童青少年:均衡饮食,“吃-动”平衡
多年之前,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的糖尿病多为1型,即由感染、自身免疫等因素所引发的胰岛功能损伤,胰岛素分泌的绝对量不足。近年来随着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的上升,小胖墩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日益多见。
作为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亲密的人,家庭成员应该在养成科学、健康、合理生活方式上作表率,引导孩子养成均衡饮食的好习惯,减少过高能量密度食物、精加工糖类、精加工肉类等食物的摄入。
此外,还要保持足够的体力活动,通过“吃-动”平衡来维持糖代谢保持在均衡水平。
作者:石轩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