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不能开口的终末期肿瘤患者,一只小黄鸭保留了生命最后阶段的尊严与温度;对苦苦等待明确诊断的患者而言,病理医生的专注眼神、镜头聚焦是比什么都珍贵的馈赠……
第二个“中国医师节”到来之际,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举办“最美‘医’瞬间”上海卫生健康行业青年图片故事大赛,温暖的讲述让不少观者泪目,更激励无数医者重温学医初心,担起守护生命的荣光。
本次大赛共收到325组作品,最终15组作品入围总决赛:
1、《我为中医狂》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黄怡华的这张参赛图片里,医生正在为病患拔火罐,一群外国学生围绕在四周,纷纷拿起手机拍照,大家对中医文化的热爱,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喜欢中医的人不止在中国。她告诉大家,医院康复科多年前来了一位瑞士留学生,对科室里的人是一见如故,原来他的爸爸也曾是这里的留学生,深受中医文化熏陶,还将中医治疗技术带回了祖国,在当地开了中医诊所,身体力行推行中医。
2、《会说话的小黄鸭》
长征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阳小屋”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介绍了病房里一道特殊风景线——陪伴在病人床边的小黄鸭。
这家社区医院里有一个特别的病区——安宁疗护病区,里头住着不少终末期肿瘤患者,由于疾病的关系,他们有的已不太能开口说话,小黄鸭成了他们的嘴巴,有需要了,按一下小黄鸭,护士会赶来;哪里不舒服,按一下小黄鸭的身体部位,医务人员就读懂了信息……
大家都说那是一只会说话的小黄鸭,比起呼叫铃,它更有温度,满足特殊病患的需求、缓解病患的焦虑和紧张,有时一只小黄鸭就能架起医患间沟通的心桥。
安宁疗护工作,不仅仅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能力,还需要人性化的服务,一个小创意,却凝聚了安宁护士们的爱心。
3、《难度系数10.0——高难度“生命通道”》
如果说医院是一个生与死较量的战场,那么抢救室就是这个战场上最激烈的前沿阵地。
瑞金医院的陆莹颖在抢救室工作已有15个年头,她眼中的抢救室充斥着救护车的呼啸、亲人的哭喊和病人的喘息,同时又处处体现了焦灼人们对生命的执著与坚持。
患者因意识障碍,躁狂不安,无法配合静脉穿刺,但如果不将“救命药“”及时输入患者随时会失去生命,在这危急而又关键的时刻,医生毫不犹豫摆出高难度动作,干净利落,一针见血,打通了“守护生命的通道”。
04.《病理工匠》
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诊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既是医生对症下药的依据,也是病患最重要的“心理准备”。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诊过这样一位病人,一个15岁的小孩在老家医院被确诊患骨肉瘤,需要马上截肢,这对于刚刚长大成人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残酷的消息!由于当初的病理切片质量不佳,医院坚持再做一次病理切片,最终确认小孩患的不是骨肉瘤,而是外伤所致的骨痂增生!
正是这一张精准的病理切片、一份精确的病理报告,留住了一个普通家庭的幸福,留住了一个孩子灿烂的未来。镜头聚焦一位正在进行病理诊断切片工作的青年研究员,转动切片机修整组织蜡块, 一纸精准病理报告的背后,前端凝结着青年技术员对于每个环节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后端则蕴藏着医师团队对于每张片子一丝不苟的专业保障。
5.《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一名名普通的家庭医生,怀着对乡土的热爱,凭着对医学执着的信念,扎根农村,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平凡的事情。从赤脚医生、乡村医生,到如今的家庭医生,嘉定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的医生们,他们不仅是村民们的医生,更是村民的“身边人”和“贴心人”,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村民的身心健康。
身在基层,不忘初心,一步一个脚印,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用“乡音”传播健康知识,用“乡情”守护百姓健康,以家庭医生的职责和使命,践行着青春的理想与人生的价值。
6.《红色指甲油》
昔时的舞者如今的老者,不管岁月如何流逝,当年舞台上绽放的光彩依然留存她的心间。杨浦区大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一位年迈的患者,因偏瘫无法站立,只能躺在床上,闷闷不乐。为了让老人重拾快乐,大家提议让爱意重新变美一次!
于是大家给阿姨涂上了她最新喜欢的红色指甲油,那一刻,阿姨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通过这件事,更让护理人员明白了自己的使命:我们也许无法延长病人生命的长度,但是可以尽力去丰富病人生命的宽度。用心陪伴病人度过生命中最脆弱的时光,用心感受病人的喜怒哀乐。哪怕只是一瓶小小的红色指甲油,也能让患者敞开封闭的心,露出久违笑容。
7.《无声的交流,重生的希望》
他是上海市同济医院EICU一位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一度不配合治疗,眼神里充满绝望和悲伤,失去活着的信心。直到他的女儿走到床前握住他的手,轻轻地喊了一声:“爸爸”,那一刻他给出了强烈的回应,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眼泪从眼角流出来,无法说话的他颤颤巍巍地在纸上写上了“对不起”。顿时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禁流泪。
作为医护人员,对待每一位患者从来没有退却过,也没有放弃,即使只通过笔纸沟通交流,也始终像战士一样站在患者身边,同疾病和死亡战斗,给予患者鼓励安慰,尽最大努力护佑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让患者对生命充满希望。
8.《同一蓝天下的微笑》
说起新疆,大家会想到优美的民族舞蹈,一望无际的沙漠,浩瀚雄伟的戈壁,郁郁生机的胡杨,鲜美的瓜果……相对于富饶的物产和风光,这里的医疗资源却有些匮乏。
从出生到现在反复七次入院治疗的4岁小女孩,病情一次比一次严重却始终找不到病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援疆医生引用了远程会诊系统,采取三方三地在线会诊,汇集多地医疗资源,终于得到了诊断结果,真正做到“在家门口也能得到全国顶尖专家的治疗!”
除了政策的支持,“医疗援疆”还有另一层意义,技术援疆要向理念援疆过度,扎根于基层的医疗理念推广,造福更多的南疆儿童,让祖国同一蓝天下的儿童,同样享受最优质的医疗,拥有最灿烂的微笑。
9.《爱的托付》
2018年4月19日,一对情况危急的早产儿兄弟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出生。经过儿科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这对命运多舛的双胞胎兄弟最终转危为安。对于身处家人无法陪护的新生儿病房中的危重新生儿来说,医护人员是他们全部的依靠。没有语言的交流,孩子和医护之间通过手心传递的温度,成为了一切交流和信赖建立的基础。
同时,这一个个可爱小生命的存在,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亦是意义非凡:“每当工作压力大想要放弃的时候,一看到新生宝贝们那一张张粉嘟嘟的脸庞和空中乱舞的小手,心底立刻就会升起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坚信正是因为这种相互信任和爱的托付,才出现了一次次生命的奇迹。”
10.《丰收的蛋糕》
这是一个特别的蛋糕,上面插了30张照片,那是30位运营助理年轻的脸庞。
一个看似和医院格格不入的“运营管理部”却在上海市东方医院有着重要的地位。这30个年轻人,他们在一边深入临床科室担任运营助理,一边继续行政科室做业务工作,即使是刚刚结婚的新人、怀孕的新手妈妈,他们都以最专业的态度面对工作。事实证明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不仅得到大家的认可,更收获了自身的成长,未来这个“丰收的蛋糕”将会更大!
11.《珍贵的吻手礼》
身在异国他乡,来自瑞金医院卢湾分院的沈东杰医生,在当地诊治的第一位患者身患消化道穿孔、急性腹膜炎,本该急诊手术的患者,却因为当天没有麻醉医生、又被50公里外的医院拒收,而只能被迫进入加护病房采取保守治疗。当地的医疗条件十分简陋,没有肠外营养,只能靠葡萄糖水维持……在医生不眠不休的照料下,病患的各项指征趋于平稳,一周后奇迹般地康复了!
出院前医生特意为这位家境不好的病患送上了保护胃的药,再三嘱咐按时用药、复诊,病患十分感动并献上了摩洛哥最珍贵的吻手礼以示感谢。远赴他乡,实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即便医疗条件有限,但医生对待生命的态度却不能有限!
12.《第36道铁丝网》
青海省果洛州平均海拔4200米,是我国包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在高原上有极具代表性的一道“风景线”——铁丝网,它是为了解过度放牧造成草原退化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的医生赴当地进行防止包虫病的扶贫攻坚工作,每天都需要穿越这些铁丝网,到网后的草地采样、调查病原。
住四人一间的临时病房,牛粪取暖;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严重的高原反应,都无法打消疾控人的工作热忱,直到最后一天,穿过第36道铁丝网,完成了任务要走的最后一步!
13.《“一带一路”的守护者》
援外医疗队经常遇到会碰到许多挑战,文化、语言的差异,甚至还有当地严峻的安全局势,电影中的场景每天真实地发生在身边……但即使是这样,远赴“一带一路”起点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国红十字会援外医疗队员,即使面对巨大的挑战和困难,他们依旧尽心尽力,用自己的专业去守护当地人民的健康,因为他们知道,在当地人的心中,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医生!
那是一种不分种族、不论肤色、不同语言的信任;是在“绝望”的境地为当地人民送去“生”的希望;是一份初心、也是一份坚持,更是一种中国精神!
14.《无影灯下,守护生命的最后一道防线》
无影灯亮起,主刀医师、麻醉师、巡回护士、助理医师,器械护士等都已经就位,伴随着监护仪传出的心脏有节律跳动的声音,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手术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全神贯注的工作。
常年累月在无影灯下的实战经历,已经让他们练就了“四得功”:就是“站得”“饿得”“憋得”“忍得”。他们知道,挽救的不仅仅是一条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希望。
15.《十年》
十年前,她从医学院毕业,满怀救死扶伤的伟大理想,无比自豪地穿上白大褂。十年,面对社区的繁琐工作和居民的不信任、不理解,她也曾怀疑自己的选择。十年后,站上这个舞台,绽放着如图片上一样坚定自信的笑容,她将她最青春的年华奉献给了医疗事业!
作为一名家庭医生,仇丽莹在静安区天目西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基本医疗、基本公共卫生和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十年的社区工作,让她有了深刻的体会:与其说他们是我的患者,倒不如说我们之间更像是朋友,彼此从最初的质疑到认可,从试探到信任,再到后来携手并进,共护健康。
这些照片未必是完美照片,对焦可能不准,构图甚至与“黄金比例”完全背道而驰,但却直抵人心,令人难忘,因为它们承载了最真实的最美医瞬间。
作为特邀嘉宾,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的李伟献上独唱节目《医者写的散文诗》。
这首歌曲改编自《父亲写的散文诗》,“凌晨两点半,病史还没书写完,忙碌一整天,没顾上吃一口热饭”“朋友都笑我,恋爱都没时间谈,说好的聚餐,一拖拖了大半年”“多年以后,我看着泪流不止,用白袍和生命捍卫,最美的坚持”……
简单平实的曲调,扣人心弦的歌词,叙述医卫工作者最真实的工作场景,表现了他们奉献医疗事业的日常,以及他们为之奋斗的医者初心。
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党组表示,救死扶伤、甘于奉献是医务工作者永恒的初心,敬佑生命、守护健康是医务工作者不变的使命,上海所有医务工作者将更加努力奋进,不忘初心使命,以更强大的责任担当、更突出的创新探索、更执着的职业精神,为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全面提升健康上海建设能级、全力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矢志不渝,贡献力量。
作者:唐闻佳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