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来势汹汹,最新统计显示,2018年我国约有77.4万新增肺癌病例,这一年,约有69万人死于肺癌。如何为肺癌患者争取更多“生机”受到医学专家的高度关注。
整合我国肺癌诊治名家的力量,今天,由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血管靶向治疗专家委员会及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主导撰写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在上海正式发布。
这份共识肯定了抗血管生成治疗在肺癌治疗领域尤其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治疗中不可或缺的地位,推荐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用于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该共识的发布将使中国广大肺癌工作者在临床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时更有据可依,推动我国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合理使用,进一步提高肺癌规范化诊疗水平。
抗血管生成治疗已成为晚期NSCLC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
肺癌是目前全球最常见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据统计,2018年我国约有77.4万新增肺癌病例,约69万人死于肺癌。而在肺癌的所有类型中,NSCLC患者占比超过80%。由于NSCLC的侵袭性较高,且缺乏有效早期筛查方案,我国68%的肺癌患者确诊时已是晚期。
这份共识指出,在过去几十年间,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显示,新生血管生成在多种实体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抗血管生成药物可用于肿瘤微环境,使现有肿瘤血管退化,同时抑制肿瘤新血管生成,从而实现更好的抗肿瘤作用,延缓耐药,为患者带来显著生存获益。
本次共识发布邀请到中国肺癌领域19位权威专家共同进行讨论及参与发布仪式。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9版)》在上海正式发布
共识发起人之一、上海市胸科医院韩宝惠教授对共识的发布意义做了详细讲解。韩宝惠教授谈到,随着我国抗血管生成药物不断发展,药物可及性的不断提高,以贝伐珠单抗为代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成为晚期NSCLC患者不可或缺的治疗选择之一。抗血管生成治疗能通过改善血管微环境,有效并持续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为晚期NSCLC全程化治疗布局奠定基础。
贝伐珠单抗突破晚期NSCLC治疗瓶颈
基于国际重要研究以及我国临床数据,这份共识为中国医师在使用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NSCLC患者提供规范指引。
在NSCLC患者一线治疗中,该共识重点推荐贝伐珠单抗用于晚期NSCLC的治疗,以肿瘤微循环为突破口,冲破肿瘤治疗的瓶颈,提高疗效及患者生存获益。
传统晚期NSCLC治疗手段主要为以铂类为基础的双药化疗,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但传统疗法疗效有限,患者5年生存率不足5%,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用于晚期非鳞NSCLC患者中的疗效已在多项III期临床研究中验证。
这份共识推荐在驱动基因阴性、PS评分0分-1分的晚期NSCLC患者中,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方案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李凯教授在发布会上表示,“随着越来越多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出现,如何在临床实践中合理选择药物组合,制定最佳治疗方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提高生存质量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思考与探索的方向。研究证实,贝伐珠单抗联合含铂双药化疗在晚期非鳞NSCLC患者人群中疗效显著,且中国患者可以从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中得到许多获益。”
根据这份共识展望,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肿瘤免疫治疗将成为未来NSCLC一线治疗的新方向。
目前,已有3个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我国获批用于治疗晚期NSCLC患者,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抑制剂贝伐珠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和小分子多靶点络氨酸激酶抑制剂安罗替尼。这三种药品均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据了解,这份专家共识参考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成果,汇集CSCO两个专家委员会、40多位专家的智慧及临床经验,系统梳理了中国抗血管生成药物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现状及应用。
作者:唐闻佳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