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老伯最近半年来一直在为自己的血压烦恼,高血压病史十多年,半年前因心脏病发,之后血压就一路走低,现在血压基本在90/60mmHg左右,有明显头晕伴四肢乏力。医生建议他暂停高血压药,可他又怕血压一下子升高,导致脑卒中或心脏病发作。所以说,别以为高血压烦,低血压也烦!
医学上认为,成人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为低血压,可分为急性低血压与慢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是指正常或较高水平血压突然明显下降,多表现为晕厥或休克。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一下老年人慢性低血压。
老年人低血压有少部分是生理性的(无明显原因或体质性),多见于体质羸弱老人,但绝大部分是继发、有病因的,比如慢性失血、营养不良、糖尿病、恶性肿瘤、动脉粥样硬化、心功能不全、药物副作用等。老年人低血压常见有头晕头痛、神疲健忘、心悸闷痛甚至晕厥等症状。
西医学将体循环动脉血压简称血压。血压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它的高低是由心脏的心输出量和周围血管的阻力所决定的。中医学早在《素问·痿论》就提出心主血脉一词,即指心有推动血液在脉道中正常运行的生理作用;若分而论之,包括心主一身之血和心主一身之脉。全身的血依赖于心气的推动而在脉中运行于周身,从而发挥濡养作用。全身的脉均与心相连,网络全身,心、血、脉三者共同组成一个现代的“循环系统”。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必需具备三个条件:首先是心气充沛,其次是血液充盈,第三是脉道通利。这也等同于现代血压稳定的要求:首先心脏输出量充足;其次体内液体容量足够;第三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管顺应性高,血流通畅。二者惊人相似,所以在低血压治疗方面,针对这三条,中医药有独特优势,开展自我保健也更为安全。
补益心气,养心安神
老年人心气不足,鼓动血脉无力,心之脉络失养,须补益心气治其本。心主神明,心气虚则神不守舍,则清窍失养,头晕乏力,失眠健忘,再佐以宁心安神,开窍益智。可用十全大补汤、生脉散和保元汤等,重用黄芪、人参补益心气,可用肉桂或附片,增加益气治效。
益气健脾,补血安神
老年人脾胃运化功能虚弱,气血生化乏力,气虚血亏,周身失养则见倦怠乏力,头晕目眩。脾主统血,有统摄血液在脉中运行;脾主升清,能将其运化和吸收的营养物质上输至心、肺、脑。故以黄芪、人参、炒白术益气健脾,补后天之本,鼓舞气血生化之源,再佐以当归、大枣、龙眼肉等养血统血,共调周身之气血。
益气活血,通络开窍
老年人年老气衰,气虚行血无力,可致气虚血瘀,脉络痹阻,心神失养,心悸失眠,头晕健忘,甚至中风痴呆。需重用黄芪补气行气,党参健中益气,两者通用加强补益气虚之力,气旺则血行。以补阳还五汤通补兼施,补气生血,行气滞通血瘀,补中寓通,通中寓补,益气化瘀,通络开窍之功。
老年人血压建议保持在90/60mmHg以上,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全身各脏器的血液供应,才能保持血流畅通,减少脑梗死和心衰恶性事件发生,避免因低血压晕厥后的意外事件发生。
>>>相关链接
防治慢性低血压小贴士
◆饮食
每餐不宜过饱,因为太饱会使回流心脏的血液减少而发生餐后低血压。每日清晨可饮淡盐水或食稍咸食物,以适量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血压。适量饮茶或咖啡,从而增加心脏交感兴奋性,促进心排量。
◆运动
生活要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压降得更低。适当加强运动,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避免过快变动体位和长时间站立,以减少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老人可选择动作较慢的运动,如太极拳、慢走、木兰拳。
◆保健
可行自我按摩,拿内关、外关;揉神门;按揉足三里、气海、三阴交;按揉大椎、风池、脑户、百会,达到益气养血、宁心健脑的作用。提倡老人保持大小便通畅,切勿用力过度,增加腹腔压力,导致体位性低血压。
作者:吴晨(作者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科副主任医师)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