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癌症,到部分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实现治愈!由中国医生领衔的治疗新理念与方案,正为全球患者赢得新生。
今天,《国际结直肠癌肝转移诊疗上海共识》(简称“上海共识”)在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上正式发布。这是第一本国际结直肠癌肝转移专病诊疗标准。
这份“上海共识”历经六轮修订,汇聚29个国家的195位国内外顶级专家之力,耗时455天制成。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诊疗团队牵头制定。
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尤其在大中城市,已跃居消化道恶性肿瘤第一位。这其中,约5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病程中会出现肝转移。
“肝转移已成为结直肠癌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疗又是结直肠癌诊治的重点和难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顾问秦新裕教授告诉记者,原本晚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只有9.6个月。换言之,好多晚期患者活不过一年。
而如今,在中山医院,部分晚期患者在外科手术等治疗后可实现治愈,还有部分没手术机会的患者通过药物、化疗等手段缩小了病灶,获得手术机会,逐步走向治愈,患者总体中长期获益大幅提高。
具体来说,中山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诊疗(MDT)团队通过扩大肝切除适应症,提出转化治疗新策略,倡导合理运用局部治疗,使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大幅改善:所有肝转移患者的五年总体生存率(医学意义上的“治愈”)提高至31%,其中,无肿瘤状态的肝转移患者五年生存率接近5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肯定。
“这是一份了不起的数据。” 英国安特里大学医院Graeme J.Poston教授告诉记者,30年前,对这类患者几乎没有有效治疗,30年后的今天,像在中山医院这样的中国顶尖医院,患者通过手术等治疗,生存率大大提高。
面对晚期结直肠癌尤其是肝转移患者,全球都陷入困惑,包括中山医院。
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病人中,约20%的患者可以通过转化治疗获得肝转移手术机会,但更多无法手术的转移性肠癌患者该如何治疗?这是困扰国内外专家的难点。
2008年,受原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项目资助,中山医院结直肠外科牵头撰写《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
这11年里,这部指南已推广至全国30多个省市、100多家单位,惠及数万患者。相关成果获得2012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1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为纳入更多力量,“上海共识”应运而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樊嘉教授表示,“上海共识”以中国指南为基础,由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牵头,在欧、美、日、韩等近百名国际顶尖结直肠肿瘤领域专家共同参与下制定。
“上海共识”强调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规范治疗,提倡疾病全程管理模式,注重融入肝转移诊疗的最新技术和方法,还增加了新药物和治疗方案的建议,以期增加转化治疗失败患者后续治疗的选择,旨在为全球患者提供更合适的标准治疗,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在国际结直肠癌领域的影响力。
这份“上海共识”已明确将MDT作为是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手段,并将MDT诊疗模式加入结直肠癌诊疗总则,推荐有条件的单位尽可能将结直肠癌患者,尤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纳入MDT管理。
中山医院是国内最早开展结直肠癌多学科(MDT)诊疗的单位之一,已为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完成了5000多人次的诊治。
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除了需依靠MDT团队高水准诊疗能力,施行最先进的微创手术也至关重要。截至2019年4月底,中山医院普外科副主任许剑民教授带领的结直肠癌团队已完成各类微创手术超5200例。其中,机器人手术是目前最先进的微创手术方式,中山医院结直肠癌团队是国内最早开展该类手术的单位之一,已累计完成2224例,位居全国第一。
结直肠癌在MDT协作下,治疗效果大幅改观。许剑民教授提供的2002年-2015年近万例结直肠癌患者随访结果显示,五年生存率达77.1%,十年生存率达70.9%。
近年,中山医院结直肠癌团队还成立了上海市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达芬奇手术培训中心,先后发布《机器人结直肠癌手术专家共识》《机器人结直肠手术操作指南》等,实现“产学研”三位一体全面发展,领跑业内。
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直肠癌中心和上海市结直肠肿瘤微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联合举办的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自2005年开始已成功举办15届,吸引了大量欧美、日韩等地顶级专家及超过9000名国内外学者与会。
今年,大会新增“一带一路”专家交流会,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50余位专家学者互相交流,共谋发展。
“如何将MDT等先进治疗理念与模式推广到基层,以及通过‘一带一路’影响到更多发展中国家,这是重要的,这样才能让更多患者享受跟中山医院同质的医疗。” Poston教授称。
作者:唐闻佳
编辑:沈湫莎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