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款可供健康人用于评估常见恶性肿瘤风险的工具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官微微信 “互动+”菜单、官方网站正式上线(相关链接点击这里),供广大民众自测风险,获悉自身高危因素,获得权威健康科普提醒,进一步提高公众防癌健康意识。
大量国内外科学研究证实,对于个体来说,降低自身的癌症风险,是预防和控制癌症最重要的手段。个体发生癌症,是多种因素长期作用的结果,我们经常说是“多因一果”的关系。随着近几十年来的医学发展,对个人风险因素的认识也逐渐深入,特别是生活方式因素、一些与癌症相关的疾病因素,可以通过早期知晓、早期改变、定期筛查等方式加以改变,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可预防因素”。通过及早知晓自己的癌症风险因素,积极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定期参加体检,可以降低个体癌症风险,大大降低死于癌症的几率。
2018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和上海市抗癌协会联合发布了《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为广大市民重视癌症危险因素、提高早查早筛的意识提供权威指导。为了进一步普及《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推动后续的风险行为干预和早期筛查工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研发了“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并做成了可在手机上运行的小程序。“这一工具可以帮助公众评估和认识常见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指导居民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主动参加各类早期筛查和定期体检,积极采取行动降低自身癌症风险。”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肿瘤预防部主任郑莹教授说。
郑莹教授介绍说,“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抗癌联盟(UICC)、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以及全球各权威医学机构发布的推荐和研究报告为依据,基于《上海市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针对中国人常见的可预防的恶性肿瘤风险因素,创建风险模型,对没有患癌的健康人未来的癌症风险做出预测,并给出改善生活方式和早查早筛的建议。
“常见恶性肿瘤风险评估工具”设计成了一款方便互动的小程序,市民通过回答一系列与癌症风险相关的问题,会得到一份即时反馈的报告。
这份报告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会给出一个风险分级,“一般风险”或“中等风险”或 “高危风险”。郑莹教授指出“一般风险”指的是,肿瘤发生概率与同龄人相似;“中等风险”是指具有一些危险因素,与同龄人相比肿瘤发生概率略有升高;“高危风险”则是与同龄人相比,具有重要的高危因素,或有多种危险因素的累积,与同龄人相比,发生肿瘤风险明显增高,应减少高危行为,并进行积极的筛查。第二部分,按瘤种给出改善生活方式建议和早查早筛建议。涉及到的常见恶性肿瘤有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乳腺癌、宫颈癌和前列腺癌。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评估结果显示具有遗传倾向或家族性肿瘤的可能,建议其前往相应遗传性肿瘤门诊咨询。”郑莹教授说,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共开设有三个遗传性肿瘤咨询门诊,分别是乳腺癌、妇科肿瘤以及大肠癌的遗传性肿瘤咨询门诊。
作者:通讯员 周昌明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