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个月我也进入了90岁,65年西医生涯让我感觉到现代医学的确功绩卓著,比如肝癌患者过去认为只能生存两到五个月,如今许多患者都能活到5年以上……”今天,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终身荣誉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给“控癌”开出新处方,他说,西医功绩卓越,但也有不足,中西医并重可为“控癌”提供新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癌症发病呈上升趋势,如何攻克、控制住癌症,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焦点。
今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汤钊猷携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樊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终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戴尅戎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等多位院士,共同发布新书《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并召开座谈会畅谈“西学中”的意义。
《西学中,创中国新医学》由汤钊猷院士历时两年创作完成,是他在“控癌三部曲”(《消灭与改造并举──院士抗癌新视点》《中国式抗癌──孙子兵法中的智慧》《控癌战,而非抗癌战──<论持久战>与癌症防控方略》)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和李其松教授的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对如何“控癌”给出的进一步方案:创建中国新医学,肯定“西学中”重大意义,倡导中西医结合适宜路径。
“西学中”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国倡导并实施的,孕育了一批有深厚西医专业背景、且精通中医药疗法的“西学中”专家。但后来,由于中医的继承与创新不足,加上西医的主流医学地位,“西学中”式微,“中学西”流行起来,中医与西医的双向学习交流途径中断,西医很少学习中医,中医渐趋西化。
汤钊猷教授是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首批院士、国际著名肝癌研究学者、小肝癌研究奠基人,曾任上海医科大学校长。在从事肝癌研究40余年里,他的工作被认为是人类对肝癌认识和治疗的重大进展,使我国肝癌研究水平多方面处于世界领先。这位西医名家,同时也是一个“西学中”代表人物。
新书座谈会上,汤钊猷院士谈起了“家里的三个病人”——他的母亲91岁时曾得了阑尾炎穿孔、弥漫性腹膜炎,不愿开刀、住院,结果针灸配合抗菌素静脉注射了9天,病情缓解了,没有再复发;他的老伴90年代时得过胰腺炎,中医汤药治疗,三个月后发现肿块已消失,以后也没复发;他的大哥83岁时,因为腰椎骨折发生脑梗,全身瘫痪,并引发严重肺炎,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的中医理论,给他服用中医汤药一天后,肺部痰液就减少了,避免了气管切开。
“家人的经历让我考虑中西医结合是值得探讨的。”汤钊猷院士同时援引在动物实验及大量临床实践谈到,中医药辅助西医治疗,在提高机体免疫、改善抵抗力、改善肿瘤恶性侵入、延缓复发转移方面的积极作为。
他说,现在医学并非十全十美,癌症也没有完全被攻克,特别是当前在科技呈井喷式发展之际,更需要有中国思维,重提并大力倡导“西学中”,就是希望大家重视“一分为二看问题”的中国智慧,承认西医的成就,也应看到西医的局限;让西医认识中医、喜爱中医,从中医药中找思路、找方法,中西医互补发展。
新书座谈会上,樊嘉院士表示,细读汤院士新作,收获和启发很多,非常赞同书中倡导“西学中”,“中国的医生对蕴涵着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中医学,应该在涉猎、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进去、走出来,中西医并重,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桂永浩教授表示,汤钊猷院士和李其松教授以中西医结合实践经验,提出了“创中国新医学”的见解,并将其核心认定为中西医结合,关键是西医要学习中医和中华文明的精髓,即“西学中”,其见解振聋发聩,极富启发意义。
“如今,不仅是中医界,西医界也有不少院士、专家开始关注‘西学中’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方面面,相关部门会认真听取学界专家的意见,争取将‘西学中’工作做得更好,更快地实现‘中国新医学’。”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怀琼表示,市卫健委和市中医药管理局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指导下正对“西学中”相关工作进行推进。
座谈会上,戴尅戎院士、陈凯先院士先后发言,张伯礼院士视频发言,樊代明院士、陈赛娟院士提供了书面发言。来自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华山医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海军军医大学长征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上海科普作协的代表交流发言。
新书座谈会由与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联合主办。
作者:唐闻佳 金晓璐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许琦敏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张欣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