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比23、25比17、25比23,三局横扫,三场连胜,谁也未曾料到,上海队能在男排联赛总决赛的舞台上以这样干脆的方式赢下又一年的“京沪对决”。这是他们的五连冠,更是第15次捧起联赛冠军奖杯,上海男排正书写着中国排坛最传奇的篇章。昨夜的卢湾体育馆内,又一次被夺冠后释放的怒吼声、高亢的欢呼声所填满,这是足以令所有上海排球迷激动的熟悉场景。
没有注定的冠军
一个听起来甚至有些荒谬的事实:在中国男子排坛,上海队或许是被误解最深的球队。过去16年,这支王者之师14次站上了联赛最高领奖台,仅有的两次冠军旁落,球队正处新老交替的过渡期,而那两年最终捧杯的都是北京队。九连冠后时隔两年再度实现五连冠,从更宏观的历史维度来看,上海队牢牢统治着21世纪后的整个中国男子排坛。很难想象,竞技体育发展到如今这个年代,竟然还能存在如此漫长的垄断。站在整个联赛发展的角度,这或许多少有些悲哀,但对于王朝的缔造者而言,却是极致伟大的成就,伟大到甚至让人产生了“冠军就该属于上海”的错觉。
除了沈琼初掌帅印的五连冠元年,上海男排每一次登顶总伴随着同样的声音——这是一支国手云集的球队,撑起了中国男子排坛的半壁江山。似乎强调了这一点,就能让那一次接一次的成功看起来顺理成章。但很少有人提及的另一面则是,频繁的国家队任务同样一次接一次将这支冠军球队的主力阵容拆解得支离破碎——过去有一度深受肩伤困扰的陈龙海,如今则是一整个赛季都鲜有上场机会的戴卿尧。就在2017年,戴卿尧还曾被视作上海男排阵中不可或缺的本土核心,如今却因伤病未愈不得不暂时接受边缘化的角色;而在今年总决赛接过核心重任的张哲嘉,两年前还深陷退役疑云之中。这其实并不是一支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球队,阵容看似梦幻,却鲜有主力悉数健康的时刻,但他们总能紧紧扼住命运的咽喉。
每一年晋级四强之后,上海男排总能贡献一两场足以被奉为经典的逆转,譬如上周日那场荡气回肠的总决赛第二回合较量。相较于首回合离谱的一边倒局面,或许这场比赛才是京沪两强真实水准的体现。两支球队实力本就在伯仲之间——如今已逐渐成长为中国男排领军者的本土第一接应江川是北京男排的核心,上海男排的优势则在于超强的副攻实力,而在其余位置两队难分高下;一度因伤告别赛场的前国家队队长崔建军的加盟,弥补了上海男排在接发球环节的最后短板,而北京队则在二次引援中签下两位拦网能力出众的副攻李渊博与王兆瑞……
从第一场的溃败,到上一战决胜局最后时刻的崩盘,再到如今这场比分胶着的“横扫”,北京男排一次次输在了心态上,他们可以先后六次化解对手的赛点,却无法避免在关键时刻犯下四次发球失误的错误。在上海男排主教练沈琼看来,北京队才是实力更强的那支队伍,“江川的发球对我们的一攻体系制约太大,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北京其实是要强于上海的。”在沈琼的认知里,上海队最大优势其实并不在于副攻而是心态,而这也正是他赛前一再提及的取胜之匙,“我们经历过更多决赛的洗礼,在把握关键分的能力上更强。”
对于场上局势,沈琼有着敏锐的洞察力,但有一点这位年轻的主帅却并未提及:从曾经队里的“老大哥”到如今挂帅五年,他的存在对于队内每个人都有着特别的意义。“任何时候,只要教练让我上,我都会义无反顾冲出去。”总决赛前两战,戴卿尧的上场时间极其有限,腿上厚厚的绷带讲述着他所面临的困境,但在昨夜的关键对决中,当沈琼赛前做出变阵的决定,“带鱼”就仿佛忘了伤痛。临危受命,荣膺全场最佳,是戴卿尧给出的答案,“如果我在场上想太多,就是辜负他的信任。”
不能只有“京沪对决”
昨夜的卢湾体育馆,喧嚣的欢庆中还夹杂着些许惋惜之声,除了来自北京的媒体记者,甚至还有部分上海球迷对结果略感遗憾。万众期待的“京沪对决”仅赛三场就草草收官,对于只是纯粹热爱着项目本身的排球迷们而言,实在有些难以接受。考虑到强队们往往在联赛前半阶段有所保留,下一次球迷们能在国内看到如此高水准的对决,很可能又得等到来年了。
这已是男排联赛在六年内第五次上演“京沪对决”,即便再热爱这项赛事,多少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当记者、球员和教练们一次次抱怨着为何直到决赛才能看到座无虚席的球馆时,或许也该仔细想想其中的缘由。本赛季进入四强的山东与江苏两队未能给京沪两强制造任何威胁。同样是连输三场落败,北京队至少在总决赛后两场的大多数时间内都能紧咬比分,维持着悬念,而苏鲁两队在半决赛中的失利却让人看不到任何机会。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并不在于北京或是上海男排,没有任何人需要为自身的强大而道歉。更何况,作为挑战者,北京男排自然要去为了打破垄断而不断自我强化。至于上海男排,正如昨夜赛后沈琼所言,“卫冕的过程只会越来越难,对球队而言,挑战永远存在。”每个排球人都明白,在世界范围内缺乏竞争力,后备人才匮乏,才是造成中国男排联赛两极分化严重、缺乏关注度的核心原因,更令人担忧的是,联赛似乎始终没有步入正确的轨道。
对于男排联赛,这不是一个成功的赛季。第一阶段离奇的赛会制安排,让联赛在一片寂静中启幕。“这真的是联赛?”随上海男排前往浙江长兴赛区时,斯洛文尼亚外援萨布里面对空荡荡的球馆的这声疑问,曾刺痛了很多中国排球人的心。为国家队集训让步或许符合中国男排的短期利益,但给联赛赞助商以及球迷们带来的打击却不言而喻。在竞技体育的世界里,投入与成绩即便无法成正比,起码也应该呈正相关联系。本就被京沪两强垄断的联赛,因为种种不确定性,正在不断消磨其他球队加大投入的决心,进而陷入无望的恶性循环。每一个关心中国排球发展的人都渴望出现“黑马”挑战王者,但在现实的竞技体育世界里,奇迹从来不会凭空而生。
作者:谢笑添
编辑:谢笑添
责任编辑:沈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