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允许出征雅加达的那一刻,乔丹·克拉克森就已成为了菲律宾的国家英雄。这位早已被NBA盖棺定论只适合在弱队担任首发的后卫,尚未披上过国家队的战袍,就被委任为代表团入场仪式旗手。这样的故事也只能发生在菲律宾这个为篮球狂热的国度。
在整体水准平庸的亚洲,对于NBA级别球员的影响力,有着悠久归化史的菲律宾人比谁都更有真切体会。若非被国际篮联(FIBA)认定为不具备归化球员资格,拥有菲律宾血统的克拉克森本有机会在两年前就迎来国家队首秀。只不过,如今的情况有着些许不同,这一次参加亚运会时,克拉克森作为本土球员而非归化球员出战。这是连菲律宾主帅吉奥都未曾奢望过的大好局面。
根据规定,16岁以前入籍某国,可以作为本土球员出战,而16岁以后则只能以归化球员的身份而战,而每队又只有一个归化球员的限额。自出生以来,克拉克森从未在菲律宾久居,当然也就无法满足归化球员的硬性规定:“要在归化国居住满三年”。菲律宾篮协无法说服他放弃NBA的大好前程,改赴菲律宾打职业联赛。不能归化,居然能成为本土球员?神奇的故事就这么发生了。转变思路的菲律宾篮协索性声称,克拉克森“在16岁前已获菲律宾国籍”。凭借着这份迄今未被证实有效的声明,克拉克森就那么简单地连被归化的过程都省去了,成了地道的菲律宾本土球员。“相较于严苛的国际篮联,对于类似的资格审查,亚奥理事会不作为已有多时。”娱乐与体育节目电视网(ESPN)将问题的源头直指亚奥理事会。
意外一个接着一个。谁也没想到,拥有了如今亚洲第一外线的菲律宾队,甚至连亚运会的四强门槛都未能跨过。今日与韩国的四分之一决赛,菲律宾队内线实力的孱弱暴露无遗。然而比起82比91的失利结果,更令克拉克森感到恍惚的,或许是对手阵中那个名叫“罗健儿”的黑壮男人。就在六年前,克拉克森还曾在密苏里大学与这位本场砍下30分14个篮板的内线大个做过队友,那时候,后者有个寻常的美国名字——“里卡多·拉特利夫”。这一幕有可能是亚运男篮赛场最讽刺的画面。
因为克拉克森的到来,菲律宾男篮成了亚运会最受瞩目的球队之一。即便是对弱旅哈萨克斯坦的小组赛,朋加诺体育中心篮球馆内都涌入大批球迷与记者。对于突如其来的关注,克拉克森似乎并未适应。来到雅加达前,他从未参与过球队合练,亚运会开幕后也未在镜头前留下过只言片语——今日赛后,混采区内再度聚集了大批菲律宾记者焦急等待着,这一次,克拉克森依然径直走过,甚至连头也懒得抬起。该国记者中几乎无人与其相识,自然也无人可以将一脸沮丧的克拉克森拉住。
球场上,这位王牌外线竭尽全力。此前对阵中国队时打了三节就拼到双腿抽筋,今日与韩国队一役,他每次下场都伴随着大批球迷的起立致意。然而,在提及克拉克森时,仍有不少菲律宾媒体习惯性地将其称为“归化球员”。比起与那些因常年在异国他乡联赛效力而接受归化的球员,克拉克森与“家乡”的纽带只剩下部分血缘,民众要接受其“同胞”身份的难度只大不小。
每当出现针对归化球员的指责,菲律宾男篮总会成为被提及最多的反面典型——除了身份扑朔迷离的克拉克森,其阵中的斯坦德哈丁格与普林格两大主力均系归化球员,前者曾入选德国U18国青队,转战菲律宾联赛时日不多,而出生于美国的普林格也一样是在16岁以后才取得菲律宾国籍。这意味着,即便抛开克拉克森不谈,菲律宾男篮也有归化球员超额之嫌。就在国家队公布参赛名单前,菲律宾媒体还在热议,究竟该在众多的归化球员中选择哪一个出征雅加达。对于这一超额争议,亚奥理事会也从未给予过任何解释。谁也不知道,是不是斯坦德哈丁格与普林格中的一人被“证明”是在16岁前获得了菲律宾国籍。
菲律宾或许只是亚洲篮球并不典型的特例,但归化潮席卷而来是不争的事实。东道主印度尼西亚队阵中的前锋贾马尔·约翰逊原籍美国,为了不在效力印尼联赛时占用本队外援名额,加之印尼官方的极力邀请,他接受了归化。与克拉克森做过美国大学队友又做过亚运会对手的那位韩国内线罗健儿,同样如此。
归化球员无一例外地成了这些队伍的绝对核心。菲律宾队攻防两端完全仰仗克拉克森、普林格与斯坦德哈丁格三人,约翰逊是印尼队阵中唯一稳定的得分点,而罗健儿则以一己之力撑起了脆弱的韩国内线。在自己原本的“祖国”,为国出征对这些球员遥不可及,而现在,他们有了一片展示自我价值的新舞台。然而,归化行为的背后从来都有着“金元体育”的痕迹,也因此一直为主流舆论所批评。这或许是一个没有是非对错的议题,只是在这届亚运会男篮的赛场上,留下了尴尬的一地鸡毛。
(本报雅加达8月27日专电)
作者:本报特派记者 谢笑添
编辑:占悦
责任编辑:沈雷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