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20周年之际,艺术节和文汇APP联合推出《我和我的艺术节》专题报道,邀请活跃在国内外舞台上艺术各领域的领军人物,讲述与艺术节一路走来的故事,从鲜活的创作、演出经历中感受当代中国艺术家们对艺术传承与创新的思考。
奚美娟是著名演员。早在第五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奚美娟就参演了话剧《家》。之后,在第18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她参演了田沁鑫编剧并导演的话剧《北京法源寺》。作为一个上海市民,奚美娟一直持续地关注着艺术节,见证了艺术节的成长。
奚美娟说,她从学习表演专业开始,实践到今天已经几十年了。“实际上我的艺术生涯当中,前15年我就是在话剧舞台上。其实我算是个话剧演员,因为我是上戏毕业的,学的也是戏剧表演。”
“艺术节我印象比较深的就是2003年那届,因为那年是巴金先生100岁诞辰,我们就复演了《家》。我也是那个戏开始,第一次和艺术节合作。因为当时已经好多年没回到舞台上了,我演的是瑞珏。那次创作非常愉快,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台下座无虚席。”
奚美娟回忆,“之后就是2016年,《北京法源寺》,那个戏也是比较神奇的,我扮演的是完全不同的一个角色。”奚美娟形容瑞珏是一个比较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女性形象,而慈禧则是“翻天覆地”。“那次艺术实践,我自己也觉得是有一些挑战的。”
谈到扮演的角色,她说,“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生活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我们经常说一个角色让你觉得亲近,所谓接地气,一下子认同了,让观众非常容易认同。那我们艺术创作的基础就是源于生活。”
对于艺术节,奚美娟说,“我觉得文化艺术是一个更高精神层面的东西,所以艺术本身它一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这个城市的风气。所以随着城市的发展,我觉得艺术节本身就是可以体现上海文化的发展。20年对一个城市来说,直观就是影响越来越大,剧目越来越丰富,观众越来越多。好多年轻人会从全国各地飞过来,听场音乐会、看场演出,这个就是影响力,这个就是对人的一种感召力。从这一点上来说,我觉得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是很成功的。”
视频来源:艺术节
编辑:吴钰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