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3米多高的战象木偶在艺术节演出交易会正式揭开面纱前,谁也没能想象出它的最终样貌。曾作为舞台剧《战马》中文版联合制作方代表,参与木偶战马幕后的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总裁马晨骋不能;在海内外领略过各类型木偶作品,参与过不少成功木偶剧的上海木偶团团长何筱琼不能;就连作为主要研发人员的“85后”,一笔笔画出草图、一种种材料反复比对尝试的制偶师冯呈祥也不能。
所以在为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开幕推介不久,马晨骋为立即收到法国、意大利艺术节的演出邀约而兴奋不已。所以不在封闭排练场的时候,何筱琼每隔一会就会翻一翻手机的微信工作群,看着前方演职员发来的“直播照”,她感慨着哪怕是用手机拍的,每一张都可以作为海报。所以冯呈祥在看着自己从草图到模型,最终被演员排练时活起来的象偶,第一个旁若无人地兴奋鼓掌。
与真实大象1:1的大小,就连耳朵的厚度,大象肌肉的走向、皮肤纹理都通过精确地描摹一点点“复刻”出来。冯呈祥特别提醒记者去观察大象肚子和两腿之间的三角形空隙,“不要以为这是为了机械活动方便而不符合现实大象躯干的设计,实际上真实大象的肚子和腿之间确实有这样一块空隙,只是被它肚子上荡下来的皮挡住了。买了无数自然科学书籍,为研究大象骨架、肌肉甚至是皮肤的冯呈祥很在意这些。他不希望用任何“想当然”去印象这个国内舞台的创举。
即便是这样,谁也不敢打包票这是“战象”的完成时,何筱琼将其定义为3.0版,“1.0是塑形,2.0版经历了演员磨合中对偶的修改调整”,这种电脑软件版本号的区分,似乎是在预示着一种创作模式——在操偶演员不断的实际操控中,在根据演出场地舞台空间的不断调整中,在不同地方演出与观众的交流反馈中,“战象”不断打着创作上的“补丁”,最佳永远是进行式。
11月3日,作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节中节——“金玉兰”第六届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的开幕大戏,大型舞台剧《最后一头战象》将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亮相。这部由上海文广演艺(集团)有限公司和上海木偶剧团联合打造的剧目,将当代机械科技与传统制偶技艺相融合,探索延伸偶的表演。而作为《战马》多媒体技术团队的英国59公司也将参与该剧的舞美制作,通过丰富的多媒体视觉效果,让舞台变幻出云南傣寨的风情。
《最后一头战象》根据沈石溪同名小说改编,以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以少年与小象的共同成长为情感脉络,讲述了人与象和谐相处、保家卫国的峥嵘岁月。剧目将情感视角聚焦在动物的内心世界,诠释了人类社会的精神内核,唤起观众心中对于“忠诚”“和谐”的共鸣和中华民族特有的家国情怀。
而从11月1日至6日,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木偶剧团,带着最新作品停靠在上海这个文化大码头。除了在仙乐斯演艺厅的驻演剧目外,演出还辐射到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嘉定影剧院、共舞台ET聚场等全市各区剧场,方便市民选择。此外,木偶节还将设立木偶艺术论坛、惠民演出共计49场演出和活动,满足更多沪上观众观赏需求,呈现中西木偶艺术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参演剧目除了备受瞩目的开幕大戏《最后一头战象》外,还将有多个或突破创新、或重述经典的精彩作品,剧目涵盖了杖头木偶、布袋木偶、提线木偶、桌面木偶等几乎所有偶戏种类。
澳大利亚木偶剧《梦想家》剧照
澳大利亚梦想木偶剧团带来的《梦想家》在黑光的基础上巧妙结合了其他光影与实验性色彩效果,并灵活运用纱幕比例调节创造出一个生动细腻的三维世界。意大利La Capra Ballerina木偶剧团的《梦游仙境》在剧中加入了水中表演,把只有木偶才能实现的天马行空和舞台想象发挥到淋漓尽致。
《一千零一夜》《拇指姑娘》《彼得·潘》都是西方经典童话故事,分别由荷兰伊拉梵德木偶剧团、俄罗斯鄂木斯克木偶剧团、塞尔维亚克拉古耶瓦茨儿童剧院带来,作为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的常客,三家木偶剧团以其极具感染力的舞台表现力和颇具创意的舞台想象深受观众青睐。四川省大木偶剧团带来的《龙门传说》则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北大木偶为载体,融合音乐剧,以及舞台声光电的综合运用,展现了川北大木偶的艺术特点和嘉陵江流域丰富多彩的民俗、民风。
德国木偶剧《西部牛仔》剧照
值得一提的是,本周日,“战象”将亮相艺术节“艺术天空”12小时特别活动,在上海音乐厅前草坪定时巡游。而《西部牛仔》《梦游仙境》《航海奇迹》和上海木偶剧团人气桌面木偶剧《这头小狼心太软》等剧目将在草坪展演。此外,还有非遗手工课带领小朋友领略神奇木偶世界。据悉,活动从上午9点一直延续到21点。
作者:黄启哲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王彦
图片:上海木偶剧团供图,其中《最后一头战象》均尹雪峰摄。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