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上耳机,跟随“指令”穿过公园,乘上地铁,穿过天桥……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想象熟悉的城市,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与德国里米尼记录剧团共同出品的《遥感城市》前天在沪开启首演,演出将持续一个月。
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将艺术实验性探索与浸入式戏剧感官体验完美结合的记录剧场作品,由里米尼记录剧团创始人之一斯蒂芬·凯基创作。演出中,来自德国的艺术家们以上海这座城市为舞台,用身临其境的声效和音乐设计,引导观众们开启一场冒险之旅。
从商场、地铁到闹市,上海徐家汇及周边成为《遥感都市》的舞台,每场仅限50名观众参与。参与者既为观众又为演员,他们从头到尾都戴着耳机,耳机里的声音一直传出导演的问题、指令,让观众在隔绝外界的空间中,产生自我与群体、个体与城市等种种思考。他们将在两个多小时的都市漫游中,发现自己在用全新的视野认识身边这个熟悉的城市。
1990年代末,德国兴起了记录式戏剧的新热潮。2003年,德国吉森大学应用戏剧研究系的三个学生——海德嘉·郝珂、施岱方·凯齐和达尼埃·崴泽尔成立了一支实验性的独立剧团,取名“里米尼”。里米尼记录剧团被戏剧界称为新纪实戏剧的开创者,“记录”有着两层含义,一层是边说边做记录,另一层是为演出设定规范,这也是他们灵感和舞台文本的来源。
剧团坚持作品到哪里上演,就找当地的普通人上台。导演负责设定主题,这些主题一般与社会热点相关,被选中的普通人(观众)则根据主题讲述、演绎自己经历或耳闻目见的故事。“记录剧场”涵盖了戏剧、现场艺术、广播剧以及装置艺术等多种形式,剧团已经两次被邀请参加德国柏林艺术节。2010年,他们的作品《卡车》曾作为上海世博会德国馆特邀表演项目首次访沪。
此次到沪的《遥感城市》曾获威尼斯表演艺术双年展银狮奖、日本媒体艺术祭优等奖、瑞士剧场大奖等。它不仅是一个非传统剧场形制的创意项目,也是一个城市旅游体验项目,致力于文化的交流和探索。它与旅游资源深度结合,让游客和观众们用全新的视野认识城市、文化与文明。
自2009年在德国柏林首演以来,《遥感城市》在不同的城市推出过不同的版本,十年来足迹遍布全世界15个城市,也成为世界各大国际知名艺术节力邀演出及委约作品。同时,此次《遥感城市》上海版,也将成为继澳门、台北、香港后第一个中国大陆城市的演出版本。
图片部分来自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部分由本报记者拍摄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范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