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于10月19日至11月22日举行。作为国际文化艺术交流展示的平台,今年艺术节将汇聚世界顶尖名团、名家,集聚全球演艺资源。
话剧演出方面更是名家名团云集,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音乐戏剧《睡魔》、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俄狄浦斯》、格鲁吉亚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皆大欢喜》与巴黎北方剧院音乐戏剧《茶花女》等折射出欧洲经典戏剧的璀璨光芒,值得期待。
罗伯特·威尔逊与杜塞尔多夫戏剧院《睡魔》
重新演绎霍夫曼“黑暗童话”
时间:11月15日-17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
美国戏剧家罗伯特·威尔逊被誉为“实验戏剧的灯塔式人物”,他一直致力于后现代演出艺术的开拓与探索。通过他对光线的标志性运用,他对简单运动结构的研究,以及他的风景和家具设计的经典严谨,威尔逊不断地表达他的视觉的力量和独创性。
他联手英国著名歌手、作曲家安娜·卡维重新演绎了E.T.A.霍夫曼的暗黑童话《睡魔》。该剧亮相2017年5月3日德国雷克林豪森的鲁尔戏剧节及5月20日的德国杜塞尔多夫戏剧院。
E.T.A.霍夫曼是19世纪杰出的小说家,其文学创作受浪漫派的影响,作品具有神秘怪诞的色彩。他笔下的人物常受一种神秘的幽灵般的力量支配,无法主宰自己的行动,但他并不颂扬黑暗或逃避现实。霍夫曼善于以离奇荒诞的情节反映现实,发展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轻快的讽刺文学。
这部1816年出版的德国浪漫主义心理故事《睡魔》以童年的创伤为出发点:小纳撒尼尔的父亲,一位神秘的炼金术士,死于爆炸。这个男孩相信,他母亲经常提到的那个睡魔,一定与这场悲剧有关联。传说中的这个睡魔在那些不想睡觉的孩子们的眼睛里撒沙子——直到他们的眼睛从他们的脑袋里掉出来,鲜血淋漓。这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睡前故事,以至于纳撒尼尔再也没有摆脱它的阴影。
《睡魔》触发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探索主人公对潜意识的恐惧,并成为多部作品的灵感和主题,其中,最著名的是奥芬巴赫的《霍夫曼的歌剧故事》中的“奥林匹克法案”。
迷人的眼镜,栩栩如生的木偶和神奇的火焰——罗伯特·威尔逊微妙光线组合,精确的动作顺序和大胆的舞台布景,消除了现实与错觉之间的界限。而安娜·卡维则用她充满戏剧性的摇滚音乐为剧情和人物营造了多变的音乐配合。
《德国周日世界报》评价:“演员们在怪诞与恐怖之间跳来跳去。笑声和恐惧之间有细微的差别。也许《睡魔》会像《黑骑士》一样成功演出。这部剧确实有音乐潜力。”
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俄狄浦斯》
诗意冷峻的象征手法构建俄狄浦斯的命运
时间:10月25日-26日
地点:上戏实验剧院
《俄狄浦斯王》被视为古希腊最高的悲剧成就、悲剧的典范。罗马尼亚锡比乌国家剧院于2014年将其与索福克勒斯另一部作品《俄狄浦斯在克洛诺斯》一起改编成话剧《俄狄浦斯》,并在著名的锡比乌戏剧节上演出,受到了广泛赞誉。担任导演和改编的是锡比乌戏剧节总监西尔维乌·普卡莱特。
索福克勒斯的作品中,《俄狄浦斯王》(Oedipus Rex)更为人所熟知,在他死前创作的《俄狄浦斯在克洛诺斯》(Oedipus at Colonus)则声名略逊,但无疑是俄狄浦斯故事、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的最终完成。
在希腊文中,“俄狄浦斯”有两层意思:一是“肿疼的脚”,这是俄狄浦斯的身体特征和名字来源;二是“知道脚的谜语”,意即“知道人的谜语”,它是刻在神庙入口处的那句著名神谕“认识你自己”,也是俄狄浦斯一生的追求目标——无论是在忒拜寻找杀害拉伊俄斯的凶手,还是在科罗诺斯寻找自己的归宿,本质都是寻找自己。两剧连缀,就是一次主人公的自我追寻之旅。
锡比乌国家剧院的这部作品《俄狄浦斯》是对《俄狄浦斯王》和《俄狄浦斯在克洛诺斯》的一个结合删减版。演出以《俄狄浦斯在克罗诺斯》开头作为序幕,让受到命运捉弄的俄狄浦斯以他在克洛诺斯的老年形象进入,之后倒叙进入《俄狄浦斯王》的故事,在完成忒拜的情节之后,再回到克洛诺斯。
导演和编剧是锡比乌戏剧节的总监西尔维乌·普卡莱特,他说:“俄狄浦斯是戏剧文学最美丽的文本之一。如前所述,多年以后,我回到了希腊悲剧中,这是一个再次实践我的欲望,以创造我长期以来没有工作过的相同的形象。”这一版《俄狄浦斯》保留了传统歌队的设置,其影像风格的视觉效果与导演的蒙太奇手法相结合,将真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令人心碎的细节。
巴黎北方剧院音乐戏剧《茶花女》
开掘戏剧性,带领观众走进“茶花女“的内心世界
时间:11月22日-25日
地点:上海大剧院中剧场
威尔第歌剧《茶花女》的旋律早已耳熟能详,当代戏剧代表团体之一的巴黎北方剧院将重新演绎这部经典作品,不局限于歌剧的传统表达,这个版本的《茶花女》将大大加重戏剧色彩,带领观众走进女主角薇奥莉塔的内心世界。
不同于传统歌剧的厚重感,巴黎北方剧院版《茶花女》布景道具轻盈飘逸,五名歌者与八名乐手的极简编制在导演的精心安排下显得丰盈饱满。13名演员们在歌唱对白及器乐演奏中加入恰到好处的戏剧表现力,2个小时的演绎流畅唯美,令人赞叹,十分符合当今观众的审美品位。
巴黎北方剧院版的导演本杰明·拉扎尔认为,威尔第的《茶花女》“浓郁而矛盾,交织着梦幻与现实的香气流淌弥漫”。他说:“似乎较之于其他歌剧的女主人公,在《茶花女》中,这个所谓‘误入歧途’的女子之生死显得更为真实,也更难以捉摸。威尔第将他的音乐素材浸润在这混杂着罕见的花香、烈酒、处方药、被抚摸的肌肤和看似无臭的金钱的香气中,而同时,这香味正随着1847年故事原型交际花玛丽·杜普勒西斯的香消玉殒而渐渐消散。 ”
在这部音乐戏剧《茶花女》中,观众受邀走进薇奥莉塔的内心世界,近距离看她如何在宾客的觥筹交错间纵情忘我,最终走向飞蛾扑火的结局。
格鲁吉亚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皆大欢喜》
丛林深处盎然绽放的诗意与爱情
时间:10月30日-31日
地点:虹桥艺术中心
由格鲁吉亚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出品的戏剧作品《皆大欢喜》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同名原著。这部时长125分钟的作品由莱文·特苏拉则执导。作品讲述了一对兄弟相爱相杀的故事。同时,它也描述了生命如何在一瞬之间风云突变。故事以森林为场景,恋人与动物象征着丛林深处盎然绽放的诗意与爱情。
有些人认为《皆大欢喜》是莎士比亚最“不莎士比亚”的作品,而另一些人认为这部剧是他日后所有作品创作的源泉,是他未来作品主题和故事的预示。 在《皆大欢喜》中,观众不仅能看到原版的“哈姆雷特”,也能感受到“仲夏夜之梦”中忧郁的英雄,和像普洛斯彼罗那样的半神式人物。这部作品同时也反映了神秘的中世纪,那时城中心所表演的滑稽喜剧以及这部剧的影响和会被影响到的人们。
这部《皆大欢喜》中,剧团以格鲁吉亚为背景对该剧进行演绎,故事背景将会被替换成树林。 剧中对阿尔丁的背景是设计在一个小型的临时舞台上——剧场中的剧场。在这个布景中,观众可以看到人们的友爱,游戏,争吵和虚荣。
作为本剧的导演,莱文·特苏拉有着非常丰富的演出经验和导演经验。特苏拉自2006年以来担任科捷·马加尼什维里国立剧院艺术总监, 1997年起担任格鲁吉亚“地下室剧院”的创始人和艺术总监,是当代格鲁吉亚戏剧节著名的领袖人物,最成功、最具创造力的导演,还受邀在意大利、希腊、阿塞拜疆等国家导演戏剧作品,将每个经典的名家之作精心制作成表达力张扬且丰富的舞台话剧,并以此荣获了诸多奖项和殊荣。
英国《卫报》评论,“如果格鲁吉亚的所有戏剧水准都能接近马加尼什维里国立戏剧院,那么戏评家一定会是这片土地上最令人向往的职业。”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话剧《厄勒克特拉》
上话联手希腊名导重绎厄勒克特拉复仇之旅
时间:11月13日-14日
地点:美琪大戏院
“我要么光荣地得救,要么光荣地死去。”阿伽门农王死于王后克吕泰墨斯特拉和奸夫埃奎斯托斯之手,他的儿子和两位女儿气愤填膺,誓为亡父报仇。尤其是大女儿厄勒克特拉,在兄弟的协助下,开启了一场摧枯拉朽的复仇之旅......
《厄勒克特拉》为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之一索福克勒斯的经典剧作。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据此提出了厄勒克特拉情结(Electra Complex),即恋父情结,是指女儿亲父反母的复合情结。这一名称正是来源于希腊神话中厄勒克特拉公主的故事。厄勒克特拉是古希腊英雄国王阿伽门农的女儿,因母亲与其情人合谋杀死了她的父亲,故决心替父报仇,与弟弟联手杀死了母亲与其情人。
此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携手希腊著名导演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带来“上话重绎”《厄勒克特拉》。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出生于雅典,曾学习生物学、表演和戏剧导演。自1998年来,担任帕特雷与纳夫普利翁大学联合教授;自2006年来,担任塞萨洛尼基大学艺术学院院长;2006至2009年期间担任希腊Unesco剧院国际协会的董事长;2015年于格鲁吉亚作为杰出艺术家被授予“Mikhail Tumanishvili”奖;2016年被法国文化部提名“艺术与文学勋章”。
米哈伊·马尔玛利诺斯的戏剧创作一直坚持以下两条艺术原则:一是戏剧是关于人类谦卑历史的艺术;二是一旦被关注,日常生活中没有一瞬间不是戏剧。
作者: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