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剧场”新作《小马驹》将于8月3日起,在上海戏剧学院端钧剧场上演。这部根据美国真实事件改编的话剧,聚焦了校园霸凌问题,呼吁家长更多关注对孩子的心理教育和疏导。
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被嘲笑、被欺负、被排挤。而学校的管理部门却说,这一切都源自他背去学校的那个印着动画形象小马驹的书包。
2014年,发生在美国北卡罗莱纳州一场悲剧引发世界关注,一名11岁的男孩迈克在自己的房间上吊自杀。而迈克放弃生命的原因,是因为他身为一个男孩喜欢《小马宝莉》而遭到同学的嘲笑与欺凌。《小马宝莉》自2010年起在美国The Hub电视频道开始播出,深受女孩子喜爱。但是作为男粉丝的迈克在学校成为了异类,因为坦诚自己的爱好成为笑柄。冷暴力对一个幼小的男孩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尽管迈克后来被抢救挽回了生命,却要面对从此一生在轮椅上度过的悲剧。
年轻的西班牙剧作家巴寇·贝泽拉借用了这个事件创作出了剧本,独辟蹊径的是,它关注的是这场校园霸凌事件的背后——受害者父母之间所引发的矛盾与沟通。
在《小马驹》这部戏中,孩子在学校里被嘲笑、被欺负、被排挤,父母试着帮助孩子,然而孩子在学校里面临的局面却越来越糟糕。关于“教育”的争论在父母之间爆发了,他们在“教育”理念上的分歧也随着事态的愈演愈烈而越加明显。在父母各自看似“为了孩子好”的争执中,两人无法达成一致的世界观变成一场战争,孩子变成他们对抗彼此的武器,双方躲在盾牌背后发出的炮弹便是你来我往的词句。而在戏中渐渐消失的孩子,只能独自寻找着从这个世界遁逃的出路。
这是一个极其简洁,并且举重若轻地就能把现代社会中大部分人的经验、记忆带进来的故事。在现实社会中,校园霸凌离我们很远又很近,它发生在许多国家。很多孩子都经历过校园霸凌,或是受害者抑或是加害者,更多的是旁观者,不敢或不愿施以援手。需要关注的不仅是校园霸凌的受害者,背后的家长也同样需要不断地学习如何面对这样的伤害。
今年年初,椎·剧场艺术总监芊澎特意在马德里见了剧作家巴寇·贝泽拉。巴寇1978年出生于西班牙南部的阿尔梅里亚,曾就学于马德里RESAD戏剧学院戏剧构作及戏剧学系,并于马德里William Layton戏剧工作室学习表演。他的作品在西班牙获得了如国家戏剧文学奖等多项奖项,被翻译为英、法、德、意大利语等多国文字出演,他本人也常受邀世界各地的大学讲学。贝泽拉的作品如《地下》《饰》《不服从的学校》《假期伊始》等以及本次在中国首次翻译演出的《小马驹》,都是通过生活中的小事件出发,关心社会问题,关心不同的人在面对问题时激发出的内心深层的思考。
而之前执导《呼吸》一剧的艾里亚斯·派里希则受邀担任此次中文版导演。艾里亚斯·派里希出生于德国汉堡,他是一位从剧场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导演。艾里亚斯曾就学瑞士巴塞尔大学生物化学专业,22岁时在瑞士卢塞恩剧院担任导演助理的经历将他日后的生涯引入了剧场。随后,他先后在苏黎世、吕贝克等城市执导,也曾在州立卡塞尔剧院及德国斯图加特州立剧院担任驻院导演。2006年至2012年期间,派里希在瑞士巴塞尔剧院担任表演艺术总监。六年表演艺术总监的生涯之后,派里希为了能全心投入创作,重新回归自由导演身份。
派里希至今执导了80多部剧场作品。其中除了莎士比亚、布莱希特、歌德等经典作家的剧本之外,当代剧作更是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他擅长处理人物的细微情绪,对原作文字很少改动,常常通过调整演员的表达方式来达到不同的阐释效果。
2017年初,派里希导演受邀与上海“椎·剧场”合作,首次在中国执导英国剧作家邓肯·麦克米兰的《呼吸》一剧。此剧摘得“2017壹戏剧大赏华语地区最佳小剧场戏剧奖”,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热演几十场,获得大量观众的称誉。
这次艾里亚斯还带来了与他合作多次的德国著名舞美设计师,同时也是装置艺术家的朗谷崖。朗谷崖现任德国美因茨大学空间造型系教授。他的舞美设计往往与灯光设计有着强烈的互动,利用简单的元素勾勒出空间的轮廓,使得空间的封闭与开放可以进行灵动的转换。
两位主演则是来自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03级的何建泽和唐苑,两人此前在话剧舞台和影视剧中均有不俗表现。
作者:文汇报童薇菁
制作编辑:童薇菁
责任编辑:王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