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主厅昨晚(29日)的舞台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上海民族乐团,在她丈夫、德国音乐家老锣的执棒下,一共演唱了四首歌曲。其中,返场曲目、有“神曲”之称的《忐忑》,不出意外地获得了最热烈的欢呼和掌声。而她演唱的另外三首歌——女声与乐队《山鬼》、云南民歌新编《小河淌水》,还有世界首演的《稻花香里说丰年》,也和《忐忑》一样,由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中国音乐的老锣作曲。
当《山鬼》和《小河淌水》唱毕时,龚琳娜留下了泪水。“我和老锣结识于2002年,想起这16年来我们一起走过的路,觉得感慨万千。”
“谁也想不到,来自德国的老锣会如此热爱中国音乐。”昨晚,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作曲者之一陈钢也在演出现场。在陈钢看来,老锣身为一个“老外”,对中国文化的发掘和弘扬程度,甚至超过了很多本土音乐人。
来自德国的老锣热爱中国音乐
舞台上的老锣向观众介绍说,出于对中国音乐的好奇,他1993年获得德国国家奖学金后,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并师从著名古琴家、上海民族乐团老团长龚一,这是他与中国音乐缘分的开始。“20多年来,我一直想把中国文化宝藏融入到自己的音乐里,我曾为曾侯乙编钟写过《钟乐和鸣》,为楚辞《九歌》等中国古诗词创作协奏曲,并和我的妻子一起探索中国南北音乐的各种唱法,想要让更多观众听到更好听的中国音乐。”
业内人士认为,老锣的音乐作品大量运用了笛子、唢呐、琵琶、笙、唢呐等中国乐器,通过其刻骨的中国文化情结,以及丰富多元的音乐结构,呈现出风格各异的音乐语汇,同时呈现出开放、融合的当代文化理念。昨晚演出以民族管弦乐作品《桥》拉开序幕,该作象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极富现代感;另外两部民族管弦乐作品《徜徉天地》《旷野漫步》,从各种音色的变化融合到配器,都展现出老锣独具特色的创编技巧,同时作品旋律优美,可听性较强。
竹笛与乐队《西行》、唢呐与乐队《易水歌》这两部作品,则尽显老锣对中国民族乐器鲜明个性的精准把握。《易水歌》原体裁为楚辞,是一首壮士身赴虎穴,自知不能生还的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而老锣用唢呐和民族乐队的形式,“翻译”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演出中,上海民族乐团青年唢呐演奏家胡晨韵的唢呐演奏,渲染出悲壮揪心的肃杀气氛,渗透着澎湃激越的情感,一曲奏毕博得观众满堂彩。
“我非常欣赏老锣的这部《易水歌》,觉得它与我心中理想的唢呐发展方向很吻合。”胡晨韵接受文汇记者采访时表示,唢呐多年来给人的印象通常用于婚丧嫁娶等民间场合,传统唢呐作品多以传统戏曲韵味或小的装饰音展现地域风格,往往靠技巧打动人。“但《易水歌》这部作品运用了一支中音唢呐,以音色打动人,以情绪感染人,具有很高水准的音乐性。在我看来,传统乐器要发展,最重要的就是音乐性要被人认可。”同时,该作乐队部分融会西洋管弦乐技法,气势磅礴,让身为唢呐独奏的胡晨韵演奏时感到很是尽兴。“演出结束后,我和老锣、龚琳娜商量,争取要多演这样的作品——因为观众觉得好听、能听懂,这是我们评判一部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来自贵州的龚琳娜热爱上海老歌
“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血肉筑出长城长,侬愿做当年小孟姜。”演出中,一首二胡与乐队《江南四季》,化用了经典电影《马路天使》插曲,由周璇演唱的《四季歌》的旋律,清新隽永的音符勾勒出江南独有的诗情画意与秀美。
舞台上的龚琳娜告诉大家,她和老锣对上海老歌情有独钟。就在演出前几天,龚琳娜还来到作曲家陈钢创立的海派文化沙龙“克勒门”作客,表达她对上海文化的热爱。在龚琳娜看来,上海老歌是中国音乐史上不可缺的一页,有它独具特点的城市气息和演唱特色,应该列入音乐学院的教材。而在陈钢心中,龚琳娜是一个自由飞翔和用心灵歌唱的人,“她既能唱先锋派的艺术歌曲,又能唱原生态的民歌、戏曲。”
更多人记住的,依然是龚琳娜演唱的《忐忑》《金箍棒》等“神曲”。人们也许不知道,在她与老锣认识以后,两人曾赴欧洲学习音乐,也曾离开城市下乡采集民歌,写下不少以古诗词为核心的作品。去年,夫妻俩从北京搬到大理,在田园生活中潜心创作了《龚琳娜24节气歌》——由老锣谱曲、龚琳娜演唱的古诗词歌曲系列,希望人们通过音乐感受时节的变化和自然的美好。其中,秋分唱“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立冬唱“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霜降唱“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昨晚的音乐会世界首演了《龚琳娜24节气歌》中的新作《稻花香里说丰年》,歌词来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对应夏至时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作品中,唢呐的运用与歌者的声音相和,喜悦之情油然而生。演唱不同的节气古诗词歌曲时,龚琳娜演唱的方法也截然不同,“我想寻找到每个节气独有的声音、律动,也寻回古人的情怀。”
老锣和龚琳娜,正走在继续探索中国音乐的路上。“神曲”以外,他们做着很多努力和尝试。
作者:姜方
编辑:姜方
责任编辑:李婷
图片:上海民族乐团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