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电影圈“奥斯卡奖”刷屏朋友圈余波未了,剧场圈里,英国戏剧“奥利弗奖”提名,又引起了资深文艺青年们半夜开始的热烈议论。
想必大家都知道,这次提名的最大赢家是谁了。
那么,我问一句:你是否知道,受到提名的诸多作品里,有(且只有这一部)马上就要在这个月底,和中国观众见面了?
这就是以色列裔英国编舞家Hofesh Shechter带来的作品《Grand Finale》(译:《无尽的终章》)。
英国和上海有8小时的时差,但是这一次,至少在《Grand Finale》这个作品上,我们不再有时差。
该作品将于3月30日-4月1日,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大剧场连演三场。
是悲观,抑或乐观
在Hofesh Shechter自己舞团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Grand Finale》这个作品的小标题(或者说注释)为“一个逝去男子的梦靥”(A dead man’s dream)。
诚然,如Hofesh自己阐述的那样,这个作品源于自己做了一个梦,在醒来之后,他便把梦中场景中的画面绘了下来;而在梦中,他不断地奔跑与穿行。
作为一部现代舞作品,《Grand Finale》不像我们看《天鹅湖》这类舞剧那样,会有故事和情节。Hofesh更多的是在企图传递一种情绪和观念:
现代社会丛林里的我们,应该如何活着?
当信仰缺失、文明崩塌、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如何“存在”?
《Grand Finale》里,有一个片段,女性角色已经死去,松软地躺在地上,而男性角色则拉着他们的身体,快速旋转,舞动四肢,音乐却放着甜美的华尔兹。
在《Grand Finale》里我们可以看到:紧张、焦虑、绝望、怒吼等等悲观的情绪,同时也能观察到坚韧、挣脱、向上等等不懈的努力。这可能是Hofesh为什么用Grand,来形容Finale吧。
这个作品的现场将有一个6名乐手组成的乐队,作曲由Hofesh本人完成;在上下半场的时间里,演绎风格几乎迥异的曲子。
相比下半场的嘈杂,上半场的音乐来得优雅很多,你是否还记得电影《泰塔尼克号》里的场景:当船开始沉没,人们慌乱不择路的时候,乐队的演奏依然是平和而有序。
事实上,这种绝望中带着希望的情绪,在Hofesh早先的几个作品中,比如:《Uprise》(2006)、《Sun》(2013)、《Barbarians》(2015),也是同样的。
英国《卫报》的舞蹈评论人鲁克·詹宁斯(Luke Jennings)用“bracingly pessimistic”(接近于,中国人常说的“乐观的悲观主义者”)来形容Hofesh的艺术观,是非常恰当的;这或许是源于他耶路撒冷童年的成长,也可能是和他服兵役期间的见闻有关。
舞者、编舞、作曲家
出生在以色列的Hofesh Shechter,在他27岁那年来到伦敦,在次年就以作品《碎片》(Fragments ,2003),获得了英国舞蹈界的关注;至今,已过不惑之年的Hofesh是欧洲知名的编舞之一;而他以自己名字创立的舞团(Hofesh Shechter Dance Company)也将在今年迎来十周年庆。
回顾Hofesh的经历,我们会发现,作为舞者的他,既有芭蕾和当代舞的背景,又有民间舞的基础;同时,他还有丰富的音乐创作和实践的经历,他在故乡耶路撒冷学习的时候,最早是以钢琴专业方向被录取的;而他在离开以色列之后,先是来到了巴黎学习音乐,并以鼓手身份加入了一支叫“The Human Beings”的乐队。
有意思的是,他是跟随着那支乐队来到了伦敦的,而非因为舞蹈。
作为以色列裔的舞者,Hofesh的成长早期,受到两位同是以色列裔的编舞的影响,一位是曾经来过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剧场演出的欧哈德,Hofesh在学校毕业之后,服兵役期间,曾在Batsheva Dance
Company以初级舞者身份学舞;而到英国之后,杰西敏·瓦尔迪莫及其创立的同名舞团,则是Hofesh开始舞蹈生涯的起点。
而在之后的创作中,Hofesh始终没有丢下自己的“作曲”背景,在编舞的同时,给自己的舞蹈写音乐;而且很喜欢现场乐队演奏,多数时候是“摇滚”风格。
众所周知,在古典之后的舞蹈作品里,因为不再是作为“背景”存在;而相比较大多数出身芭蕾等舞种的编舞,Hofesh由音乐转而做舞蹈创作,似乎更愿意把舞台上的每个角色,看成是天然流动的音符。
Hofesh Shechter
金牛座的Hofesh,非但一点不保守,反而非常具有创造力。大概在十年前,Hofesh在伦敦南岸的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厅(Queen Elizabeth Hall),公开表示大多数当代舞已经非常“无趣”,也是在那次“宣言”之后,Hofesh的舞蹈生涯,有了加速上升的趋势。
头顶舞者、编舞、作曲者三个头衔的他,近十年来以每年1部作品的高产,次次都能给观众带来新意。
Hofesh曾因为《屋顶上的小提琴手》,而得到托尼奖最佳编舞的提名。加上这次奥利弗奖提名,Hofesh的名字已经被当今剧场圈最重要的两个奖项提及了;这已经是对他编舞生涯的肯定。
是否能够获奖,用中国人的话来说,可能需要随缘;不过,走进剧场一睹大作,近距离感受Hofesh的作品,比我们远程为他提名而鼓掌,来得更要紧。
作者:李硕
编辑制作:李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