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首席记者邵岭)历时50天,演出32场——上海芭蕾舞团最近完成了迄今为止中国的芭蕾舞团在北美巡演时间最久、场次最多的商业演出。尤其是到了演出的后半程,票房异常火爆,不少场次上座率达到了100%。
“每张门票都是卖出去的,98%的观众是当地人。”上海芭蕾舞团艺术总监辛丽丽说。这意味着,和以往一些花大价钱出国、仅仅在华人圈包场、票子送出观众稀落的演出不同,上海芭蕾舞团此次巡演,真正得到了北美主流商业演出市场的认可。
上芭此次北美巡演,是受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和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家经纪公司的邀请,先在加拿大多伦多演出两天后,开始进入美国进行商业演出。从美国东部 演到西部,再从西部到南部,南部到中部,最后回到东部,辗转数万公里。足迹所到之处,都是当地著名大学的表演艺术中心和各大城市的中心剧场。如洛杉矶的峡 谷演艺中心、旧金山的兹乐巴赫大厅、圣路易斯的巴兰奇透赫演艺中心、底特律的音乐演艺大厅、休斯敦的琼斯演艺大厅、圣迭亚哥的考普利音乐演艺大厅等。
尽管中国的芭蕾舞团在北美市场上知名度并不高,但此次巡演完全按照市场模式运作:两出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和《仙女》都由演出商确定。在上芭出发之前,所有演出场次便都已出售给承接演出的各个剧院。几乎每一个剧场都预订了上芭原创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了帮助北美本土观众更好地理解《梁山伯与祝英台》所蕴涵的中国文化,演出商在每场演出前都安排了半小时的互动环节,由辛丽丽为观众介绍剧目和演员。
巡演的成功是显而易见的。据记者了解,美国目前有250个专业芭蕾团体常年巡演于各个城市;而国际上的知名芭蕾舞团,每年也会轮流到美国巡演。就是在这样一个被称为“芭蕾泛滥”的演出市 场,上芭的此次巡演居然售出了4万多张票。可以说,上芭的品牌和市场价值,通过这样的商演,经受了真正的市场考验。
在辛丽丽看来,正是这样与市场面对面,让上芭直接接收到了市场信号,反思自己的创作和表演,从而为今后进一步根据市场要求打磨作品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比如此次北美之行,观众 掌声最多的,并不是高难度的技巧,而是感人的中国爱情故事和演员的情感表达和戏剧表现,这说明观众更加关注的是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最后一幕将成为未来修改的重点。音乐现在看来太壮观了,意境没有出来。再者,梁山伯的坟上需要安排一场梁山伯的独舞,这样西方观众才知道这个坟与山伯有关。总之墓上还 要多做些文章,二人的化蝶才会更出彩。”辛丽丽说。
记者手记
剧目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上芭此次成功背后最大的原因就是遵循了市场规律。
这些年来,一提到“文化走出去”,很多人会马上联想到所谓的“金色大厅”模式,即用高昂的价格在当地租下剧场,邀请当地华人组团观看。“走”是走出去了,却并没有真正走进主流演出市场,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
反观上芭,整个巡演从一开始就采取商演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梁山伯与祝英台》虽是团里成熟的代表作,仍按照北美市场的观众口味进行了修改。正是因为充分尊重市场,才赢得了票房,赢得了真正的艺术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