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海市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协同创新研究基地”签约揭牌仪式暨“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举行。如何从生态哲学的视角,审视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生态系统的管理实践?与会专家认为,生态城市建设应将生态经济发展、韧性与弹性城市发展、城市生态文化塑造、生态技术创新等相融合,以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参与度为衡量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准。
作为上海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研究、实践的重镇,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商定,开展战略合作,以研促思,以思促行,以行促效,共建“上海市生态经济与绿色转型协同创新研究基地”。三方携手合作,将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建设多学科、多部门的协同创新平台。根据战略合作协议,基地将由上海社会科学院生态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与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联合承建,基地将围绕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需求和关键问题开展协同研究。
基地将以创新思维和科学举措,政府、智库、学会三方携手探索研究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新路径,为打造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上海样本提供智力支持;为加快形成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的绿色转型上海模式做出理论与实践探索;总结和传播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的上海故事,为提升中国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和绿色发展转型中的影响力做出贡献。
在以“建设生态城市,厚植发展底色”为主题的上海市生态经济学会2020年度学术年会上,与会专家共同探讨了以生态城市建设落实人民城市建设理念的路径。主要议题涉及上海生态之城建设,生态经济学家的使命和责任,生态哲学视角的生态城市、智慧城市的生态系统管理,以自然之道建设生态城市以及以人民为中心的生态城市建设等。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绿色低碳转型是全球城市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选择。城市作为身处自然界中的城市,必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的关系,将城市中的经济生活活动限制在自然边界之内。生态城市理论内涵丰富,具有广阔的实践外延,生态城市建设应将生态经济发展、韧性与弹性城市发展、城市生态文化塑造、生态技术创新等相融合。生态城市的建设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的满意度、获得感、参与度为衡量生态城市的重要标准。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淇
来源:文汇原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