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略”,想引用这样一句话,战略并不是研究未来能够做什么,而是研究我们今天做了什么,才会有未来。
在未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我们实际上进入到一个“无人区”。对比东京、对比美国东海岸,我们政体不同、国情不同,不可能完全照搬它们的形式,要在“无人区”闯出自己示范区的形象,风险是有的。由于人口的高度聚集流动,产业高度聚集互联,关键功能基础设施的密集互动,加上极端气候现象的频繁,自然灾害不确定性等因素,长三角是现在中国最富裕的地区,也是最招“风”的地区。数据显示2015—2016年是长三角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其中一个数据,跟今天相比也是我们经济损失和人群灾害受灾率最大的两个年份。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风险的脆弱性和受灾的程度取决于经济的发展水平,而并不是取决于简单的是否暴露于自然灾害本身,将减少灾害风险纳入决策是减少这些风险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方法。
长三角应急管理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在于,长三角的经济、安全事关国家安全战略。
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导致我国极端季候加剧,这些风险更多集中在长三角人口密集和经济发展地区,随着经济全球化、城镇化进一步加快,社会财富聚集,人口密度加聚,各种灾害相互交织,相互叠加,将会使得长三角应急管理面临更复杂的局面。今年3月份委内瑞拉大停电为全世界关于基础设施的安全敲响警钟,如何守住我们的底线,如何算得准我们的风险,考验城市的社会治理能力。
在长三角应急管理当中我们的痛点在哪里?是视而不见,是雾里看花、盲人摸象,是各自为政。我们看到的雾里看花式的表达,可能是风险的潜伏期。为什么长三角应急管理跨域问题会显现这些痛点呢?当前,城市规划并没有全面评估跨域安全的风险,尤其是这种叠加效应的问题。而行政区域的壁垒林立制约长三角形成整合统筹全面风险的防控系统——长三角城市群缺乏统一安全风险防控大数据平台。
长三角应急管理一体化面对的风险和挑战当中有一个就是威胁乘数——现在增长的数据是几何倍的增长,而我们的应对能力是成倍的进行增补,所以无法与之抗衡。谈长三角,必须谈人口,谈人口必须谈老龄化——城市的老龄化,思想观念的老化,是我们非常大的挑战。根据日本地震的数据,在日本大地震受灾人数为1500多人的时候,66.1%都是60岁以上的老人。人口结构的变化就是我们的威胁乘数。
叠加效应是什么?就是毫无关联的事情串在一起,有如蝴蝶效应一般,改变行为主体的决策路径,安全风险的诸多因素相互交织,无论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心理地理因素,任何地方的风险都可能对本土核心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现在长三角的重点城市都是建立在交通等基础设施上,对于网络越依靠,越显示我们的脆弱性。而非传统性的安全风险,往往以城市功能风险为核心,这些风险包括金融风险,生态环境风险,信息安全、资源安全还有恐怖主义、武器的扩散以及疾病的蔓延。
不容回避的是棘轮效应:要想和平就要为战争做好准备。如果为了安全必须为防风险做好准备,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产业的转移,人口的转移,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使我们面临的风险更加加剧。
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对称攻防,来自风险的威胁与应急能力的较量,越来越凸显。今天看到的这么多灾害,不是干部不努力,而是风险的扩张和集中的爆发超出了我们的应对能力。
长三角应急管理一体化既是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把它作为“十四五”应急管理战略规划的核心,具有全局性,前瞻性和典型性示范作用。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只有把防风险,把安全放在首位,我们才能实现永久的和平和持续的发展。
作者:李敏(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学研究部教授,本文为作者在中浦·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论坛上的发言)
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