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其人(1924-2017),广东新会县城人。1950年起先后在复旦大学经济系和国际政治系任教,德高望重,著作等身。四十五载春秋立德树人,六十五年科研不舍昼夜。2012年,陈其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学术贡献奖,2018年,作为经济学家入选首批68位“上海社科大师”之列。
9月28日,在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举行的“礼赞大师·陈其人教授学术人生”揭幕式暨陈其人教授学术思想座谈会上,当先生的学生、同事回忆着往昔的点点滴滴,无不为他矢志不渝的学术精神和“著文执教中有我,穿衣吃饭外无他”的忘我境界而动容。
一生只为一事来,他把学问当作了人生
潜心问学的精神,理论创新的勇气,尊师爱生的风格……在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看来,这些都是陈其人先生留下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陈其人先生一生清贫,‘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用斗室、四十余年’,这是他在90年代回忆过去工作40年的总结。直到他66岁的时候,他才有一个小书房。即便这样,他也一直潜心学问,研究《资本论》、剩余价值等一系列问题,在66年的工作期间里发表大量著作和文章,研究问题从《资本论》到剩余价值,到通货膨胀、殖民地,再到帝国主义和世界体系,他一直在努力形成一个逻辑自洽的理论体系,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树立了一块丰碑。”他这样说。
“一生只为一事来,我觉得用这个词来形容陈老师特别恰当。他的一生只是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而且是有非常大的建树。”陈其人学生代表、上海政法学院“一带一路”安全研究院院长王蔚的这番话,引发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一生著书立说的陈其人先生,出版专著25种,发表论文150多篇。1995年退休后,陈其人仍思若泉涌、佳篇迭出。据统计,在他公开发表的25部著作中,竟有三分之一是在八十高龄后完成的,其中包括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多部著作:85岁发表《李嘉图经济理论研究》,86岁出版《东西方经济发展比较研究》,90高龄时《亚当·斯密经济理论研究》得以付梓。学术生命的“保鲜”,或许得益于陈其人与时俱进的学习能力。“我于1995年12月份初见陈老师,那时他70周岁。当时我看到陈老师还在学习打字,这个非常不容易,因为那时我们年轻人用电脑也很少。我觉得他真的是很了不起。”他的另一位学生、上海公安学院科研部主任王良回忆道。
座谈会间隙,与会学者参观了复旦大学文科楼7楼展出的“礼赞大师·陈其人教授学术人生”展,图为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张建新正在作讲解。
“独寻真知启后人”,将大师“学脉”薪火相传
“礼赞大师、向大师致敬,实际上是为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现实任务。通过学习他们的治学精神,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来激励我们现在的学人在他们已经打下的厚实学术基础上,继续向前,取得更丰硕的学术成果。”座谈会上,上海市社联专职副主席任小文这样诠释评选68位“上海社科大师”的初衷。
“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刘承思教授送的两句诗,是对陈先生一生为人最适当、最贴切的总结和概括。正如在场许多学者提及的,对社科大师陈其人教授的纪念活动,最重要的还是要将其转化为今天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中去。
“读陈先生的著作最大的感受是讲逻辑、成体系。”在许多学者看来,陈其人教授做学问时的严谨科学论证精神非常值得学习推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陈周旺认为,“他的资本论研究跟一般的资本论研究有很大的区别,他不是局限于对文本的诠释,而是自己要开创一个新的理论。他资本论的研究独创了一个新的政治经济学体系,我觉得这是陈老师的最大贡献之一。”社会科学的使命之一就是把不同的社会现象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揭示出来,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周志成也指出,“陈老师的严密推理思维,即便是对我们今天的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依然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
座谈会现场,慕名而来的年轻学者和学生也济济一堂。“以陈其人为代表的院内一批老先生给我们开创了好的院风,这是一笔宝贵的无形财富。天底下最怕认真两个字,陈其人先生的一生一直恪守、敬守、遵守学术的初心。做好薪火相传,学习陈其人先生的学术精神,在治学过程中保持专一、执着、求真,我相信我们能在前辈的基础上做得更好。”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院长苏长和这样说。
作者:陈瑜
编辑:陈瑜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