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经济结构转换,由制造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演变到了以服务业作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或者说上海完成了工业化进入到后工业社会。从经济增长速度的角度看,当一个经济体开始进入到以服务业为主体的阶段,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三种产业类型所带来的经济增速是不一样的。农业的生产效率通常比较低,其发展速度通常取决于生物的自然规律,比较慢。人类社会经济真正的高速增长来源于什么?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业的发展,工业革命使化石能源驱动的动力替代了之前人和牲畜驱动的生产,把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称为“工厂”的地方,高效率、高速度地创造财富。一个地区进入了工业化发展阶段以后,这个地方的经济往往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经济就“起飞”了。如果一个经济体不是尽可能充分地发展制造业,延长制造业的存续时间,而是早早地把制造业转走了,把工厂搬走了,过早地把三产变成经济结构主要部分,这就意味着这个经济体会过早进入中低速增长的阶段。
上海这几年产业结构调整比较快,已经转变为以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在未来的产业体系中,上海的制造业要基于上海独特的比较优势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具有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更重要的是要体现高质量、高效率、高附加值。那么,未来上海制造业的方向在哪里?
一是高复杂高集成制造。一方面,上海拥有非常完备的工业体系,有很多好的工业品牌和制造业基础,并已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我们经常羡慕深圳、杭州等地拥有一些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新兴产业,但是我们到这些地方调研时,却发现他们对上海很羡慕,认为上海拥有一个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制造基础,可以在这上面做一些技术水平要求比较高的、配套体系完备、高度集成、高度复杂的制造业,我们可能有时候没有意识到自己拥有如此宝贵的优势。所以,上海发展高复杂高集成制造是有基础的。另一方面,在上海这个特大城市,能够找得到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素质比较高、数量比较多的劳动力,从现在劳动力就业倾向和生活偏好的角度看,有很多优秀的人才先挑生活的城市,再找合适的工作,而上海良好的医疗、教育、治安环境,开放包容的文化,乃至较好的空气质量是吸引众多大量高素质劳动力的独特优势。
二是替代进口制造。现在中国进口商品中最“烧钱”的是中高端芯片,仅这一项去年一年就花掉了3000亿美元,比进口汽车、大豆、矿石、天然气、石油花的钱还要多,如果上海逐步升级中低端芯片制造,替代一部分进口,是上海制造可行的方向。另外,中国市场高档汽车、新能源汽车的进口额比较大,上海的汽车工业如果能够加大产业产品升级的力度,替代部分进口,也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三是高收入弹性产业。这是指收入水平提高以后,对产品的需求增长高于收入增长的那一类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上海要大力发展这一类产业,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比如大健康产业、医疗产业、养老产业等。上海人均收入水平领跑全国,这一类产业的需求将首先在上海产生和爆发。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作者:干春晖
编辑:刘迪
责任编辑:杨逸琪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