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国安路小学开展财商专题课。
“十节课教会孩子生钱之道”“价值xxx美金的加州私立小学财商课,学生版只需xx元”“比穷更可怕的,是从小形成的穷人思维”……时下,与财商教育挂钩的各类课程、辅导培训、夏令营活动等渐受家长追捧,不少商业机构趁机入场,每门课的市场标价从9.9元到上万元不等。
自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正式将财经素养测评纳入到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后,财商课可谓从校内火到校外。但财商课到底应该教孩子什么?是传授一点“钱生钱”的观念,还是其他?所谓的财商教育,到底是家长交的一笔智商税,还是另有深意?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多位专家强调,财商是每个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和生存发展技能。对青少年来说,提升财经素养的核心是通过学习,形成对待金钱财富的正确态度和良好的财经价值观,而不是培养所谓的“大富翁”。
财商课不谈钱,谈什么?
日前,在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课堂上,高一学生们迎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财经素养选修课。“我们平时接触的数据,究竟是更多了还是变少了?”“常言道,有图有真相,图表和数据究竟会不会说谎?”……这门课的主讲老师是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傅毅,以《从现象到科学:统计中的似是而非》为题,他试图和高中生们谈谈财商的重要性。不过,有学生听了以后就开始犯嘀咕:财商课怎么不谈钱,谈起了数学建模和统计学?
“这位同学的困惑很典型。实际上,类似这样的对财商课的误读一直存在。”傅毅说,一个有财经素养的人,不仅要有一定的财经知识,还要能将这些知识转化成切实可用的财经能力。“当下,我们正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数据不仅以海量计,其真实性也有待考察,这为我们做决策带来新的考验:单纯依赖经验的时代过去了,只有善用数学思维、用好数学工具,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而这些,正是这节财商课的核心。
“培养孩子的财经素养,绝不能急功近利地谈钱。”中国财经素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应望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财商教育并不是单一的金钱教育。准确来说,提升学生的财经素养,最主要的目的是促使学生认识个体和生活的关系,尤其是跟经济生活的关系。比如,作为一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要积极创造社会财富和积累个人财富;再如,作为一名成熟的个体消费者,应合理对待并打理个人财务,包括理解国家乃至世界经济活动,知晓国家与个人财务间的关系等。
“有调研显示,当财经价值观越积极时,青少年的金钱规划情况等财经行为表现越好。而如果对目标的认识不到位,自然会导致财经素养评价和相应教育实践的偏差。”应望江说。
提升财经素养,还有短板需补上
虽然市场上形形色色的财商教育课让人眼花缭乱,令家长们感到选择困难,甚至一不小心就会掉入商家的营销陷阱,但在一些专家看来,通过正规的教育途径,加强全民尤其是各学段学生财经素养教育,确实刻不容缓。
时下,在一些高校,学生群体中不乏“啃老族”、“负债族”,更有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财经知识而被卷入电信诈骗、校园贷等;而在中小学生群体中,大额打赏主播或偶像、将压岁钱豪发给同学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此外,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青少年的财经素养主要来自家庭的自然影响。上海财经大学发展规划处处长、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张锦华坦言:“家庭所能发挥的作用,与学校开展系统财经素养教育的作用是不能比及的。”
放眼全球,已有超过50个国家将财经素养教育作为国家战略并专设机构推进。2018年1月,中国财经素养教育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
应望江注意到,当前,已有国家将储蓄和理财设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但从国内情况看,中小学校尚未开设专门的财经素养课,相关知识主要在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有机融入,融合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基础和教师的水平。就现实来看,非财经专业出身的中小学教师很难讲好讲透,相关师资紧缺。
记者了解到,为提升青少年学生财经素养,沪上多所高校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方式为中小学生带来不同层次的财商专题课。日前,120名上海财经大学附属国安路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走进上海财经大学商学博物馆,沉浸式观摩保单、中国古钱币,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在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教师们专门开发了新时代中小学生财商课,截至目前已在上海进才北校、同济中学、上海庙行实验学校等6所学校开展8场教学活动。
“目前,我们还忽视了幼儿阶段的财经素养教育。”应望江介绍,根据《中国财经素养教育标准框架》,财经素养教育需要在大学、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五个学段各有不同侧重。“提高公民财经素养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工程,不仅应该从幼儿抓起,也需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统筹推进。”
作者:吴金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题图:上海财经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