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以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深入人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创新发展,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传统文化复兴、城市更新、乡村振兴、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求中的重要力量。
▲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侗绣)代表性传承人在剪裁刺绣图案。
新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事业急需高质量人才。“十三五”期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进一步扩大了非遗保护和传承队伍,培养出一批中青年非遗保护和传承人才。“十四五”期间,非遗学科和专业建设成为我国非遗保护事业进入专业和科学轨道的重要标志。
有鉴于国家社会对非遗保护传承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的学术资源和教学科研条件,清华大学启动“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全日制硕士项目,并计划于2023年招收首届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8名。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新时代以来,学院以“文化传承”和“艺科融合”为重要发展理念和教育特色,在助力国家形象塑造,参与国家重大艺术工程,服务国家文化发展和城乡经济建设,服务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需求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学院有完备的金属、首饰、漆艺、染织、纤维、陶瓷、玻璃、手工造纸等实验室设施资源,有深厚的传统工艺历史与理论研究基础,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人才优势,在实施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室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一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制作。
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于2016年获批成立,是清华大学首个文科部级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中的传统美术和传统技艺为基础,以非遗传承人为合作和服务对象,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一流专家团队、各工艺实验室及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化学系、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等院系的科研力量和硬件设施,解决非遗传承和活化所面临的基础性技术问题,促进传统工艺融入现代生活。自成立以来,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科普、科研及成果转化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形成了广泛的学术和行业影响力。
清华大学——国家博物馆文物科技保护联合研究中心于2020年成立,是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建设的校级科研平台。联合研究中心充分发挥清华大学学科交叉、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结合中国国家博物馆在文物资源和文物保护研究方面的优势,以传统工艺和艺术设计为抓手,培养高水平文物科技保护修复人才,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物科技保护智库平台。
清华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非全日制硕士项目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满足国家社会对非遗保护领域高层次人才需求,促进清华大学学科交叉和新文科发展,服务新时代文化经济建设发展要求,发挥清华大学在非遗保护领域的价值引领作用。
该项目招收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具备一定艺术设计基础的传统工艺从业者、相关非遗文旅产业从业者和非遗保护工作者,联合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导师组,依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专业团队和清华大学跨学科育人环境形成专业课程体系,与各级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保护单位、协会及各类研究、展示、运营机构共同建立社会实践网络,为新时代非遗保护传承事业培养输送领军人才。
来源:综合自华中遗产、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公众号
图片:均来自新华社
编辑:彭丹
责任编辑:江胜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