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6日上午9:00,华东政法大学近5000师生相聚“云”端,通过直播的方式在祖国各地于线上共同观看2022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这场“特殊”的典礼在视频号收获3.5万人次观看,7万点赞。
毕业典礼设学校主会场和学院分会场。主会场以线上方式开展,分会场由各学院在符合防疫要求的前提下于15日和16日,以“线上+线下”方式在长宁校区图书馆前小草坪,松江校区富田体育馆、集英楼、明实楼广场开展。
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发表致辞《珍视你的选择权》。祝贺2022届2789名本科同学和1831名研究生同学顺利从华政园毕业,希望毕业生能够正视自我、选择奋战,长路未央、行者无疆,不要让温暖、正义、友爱的灵魂消失在追求胜利之光的路上。
叶青向毕业生分享了三点自己关于选择的体会。
要选择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非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惊惶失措、浑浑噩噩。
要选择温暖正义的人生态度,而非悲悲戚戚、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轻漠生命。
要选择雪中送炭的淳朴、务实,而非锦上添花、哗众取宠、空喊口号、降维套利。
叶青强调,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希望大家能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在实现民族复兴、建设法治中国的泱泱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
自3月份上海突发疫情以来,学校不断涌现出冲在防疫防控、志愿服务一线的师生,老师们选择舍家撇业、甘于奉献,同学们脚踏实地、勇于坚守。
借此意义非凡的时刻,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应培礼宣读《关于授予“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生抗疫青年志愿者”荣誉称号的通知》。
“我知道理想的生活需要热爱与心动。因为喜欢,可迎万难。认识自己,面色温柔,活得简单,保持热爱,这就是最好的生活。”
毕业生代表、刑事法学院研1953班诉讼法学专业李旭作为一名光荣的退伍兵,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抗疫感想。他说,在马上要离开母校的日子里,心中十分感慨,想和正青春的同学们分享一句话,路还长,慢慢望,温柔的事在路上。
对于面临就业的毕业生,上海硕恩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上海榕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润源校友说道:
“‘不下牌局就是赢’。目前的形势下先就业,等就业以后积累了一定的技能和资源之后,可以再择业。”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周围实例鼓励大家“玉汝于成,守正待时”,“无论是风雨坎坷还是鲜花坦途,我们都依然要做一个勇于坚守正道的人。百折不挠才能百炼成钢。人生道路阻且长,但值得笃行。”
教师代表,传播学院院长范玉吉教授向毕业生表达自己的希冀,“在未来,愿你们做一个幸福的人”。
他希望华政青年们能够学会生活、学会爱自己与他人、学会承担责任。愿同学们融进时代洪流,让自己成为一束光,在照亮你的中国的同时,感受更崇高的幸福。
今年,华政依然爱意满满,为全体在校毕业生准备免费毕业午餐,表达对毕业学子的关爱和祝福。
学校围绕70周年校庆,以别具特色的建筑作为创意来源,为毕业生精心设计了长宁校区和松江校区专属定制款纪念铜制徽章。徽章分为华政红,苏河青,玉泊紫三种,主要元素来自建校70周年系列图形。
每个符号中的“70”像“基石”一样,稳稳托起华政园一座座追求真知的殿堂。“70”之上用白描手法金色勾勒标志性建筑外形轮廓,承载了满满的荣誉感和仪式感。
从长宁校区“韬奋楼”,到新时期松江校区明珠楼、明法楼,见证着华政园创立发展至今的流金岁月,承载了几代华政人一路走来、不懈努力的开拓精神。这一枚枚小小的徽章,学子带走并走向未来的不仅仅是母校的缩影,更是母校的记忆和华政的基因。
学校为每位毕业生定制了一套个性化学位服,保持学位服的庄严性,凸显华政园特色,将华政独特的建筑形象纹于学位服袖口,代替原本花纹。
6月16日晚,还有一场“青春模样”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生“云晚会”在华政青年视频号、B站直播。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毕业季,给毕业生带来别样的温暖和感动。
以下为华东政法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在2022年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第一次以这种方式与大家道别,我感到很是遗憾。过去三年里,大家因疫情两入“云”中课堂,过去三个月里,我们都在网格里生活、网络上相见,大家一路携行至今,真的很不容易。在这里,我要向包括各位毕业生在内的所有慷慨相助、服务奉献、信法崇法的华政师生、服务单位工作人员、校友和合作单位表示由衷感谢!
华政园的几年转瞬即逝,一转眼同学们要毕业了。毕业典礼是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对大家既往一个学段的总结。学校经过反复研究,请示上级,五易方案,为了大家安全起见最终选择了举办华政历史上首次全部线上的毕业典礼。
我作为校长,对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的2789名本科同学和1831名研究生同学顺利毕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当然,此时我们也应该向其中荣获上海市2022届优秀毕业生称号的150名本科同学和109名研究生同学,荣获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优秀毕业生的268名本科同学和173名研究生同学,荣获华东政法大学2022届毕业生华政抗疫青年先锋志愿者的379名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
除了道谢、道贺以外,我想今天最重要的主题还是道别。今天是自3月10日学校因疫情转入闭环管理后的第99天,我发自内心地希望华政园和华政2022届毕业生们能够“九九归一”,一切如常。
同学们即将走出校门,一个人在未来一生中可能还会遇到很多不期而至的困境、灾难,生活中处处都会有不如意,但绝不会总是山穷水尽、时时需要委曲求全。
如果始终能选择正向的思考,把进退维谷转化为随遇而安,那就能够拥抱美好的生活。因此在临别之际,我想与大家分享几点我自己关于选择的体会:
一是要选择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非杯弓蛇影、惊弓之鸟、惊惶失措、浑浑噩噩。建党百年的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
面对不断变异的新冠病毒,中国共产党并没有像资本主义国家执政党一样选择躺平、摆烂,而是制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动态清零”总方针,这既体现出党的价值追求和宗旨依归,也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最好的践行。
这次疫情期间,大量干部和师生党员冲在防疫防控、志愿服务一线,3月实行网格化管理之初,人力、物力、运力紧张,近百名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楼,几百位平时教书握笔的教授和机关干部只用一天时间就经过三轮车驾驶“速成”培训,组成各种特战队、特投队,顶风冒雨为同学们配餐、送餐。
现在3个月过去了,同学们陆续离校返家了,但仍有不少党员干部和辅导员老师还在校园里为留校同学们辛勤工作着,至今没有回过家里、见过老人和孩子,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这些可敬、可爱的老师们选择舍家撇业、甘于奉献呢?我想就是共产党员的义利观、纪律观。
未来的国际形势更加风云诡谲,法治中国建设也可能会遭遇新的局部困难,希望大家能够始终选择正确的政治立场,学习王阳明先生“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的静气和定力,像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那样“越是往前走、向上攀,越是要善于从走过的路中汲取智慧、提振信心、增添力量”,心中有梦,又何惧艰难!
二是要选择温暖正义的人生态度,而非悲悲戚戚、自暴自弃、玩世不恭、轻漠生命。哪有十全十美、不遗憾、不痛苦的人生啊!我们得学会取舍,要笑着活下去,人生只活一次,真的要活的有意义才好。
有人说疫情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人的性情,这三个月来,我看见了华政学子面对选择时展现出的“人性之光”:如果上观新闻报导的“小王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21级研究生王悦选择对抗隔离转运政策,那么她又怎么能组织起140名同学一起越沪跨宁,为了南京隔离点同学的生活物资需求忙前忙后?
如果经济法学院毕业研究生王洋选择躺在寝室怨天尤人,她又怎么能坚守同仁楼楼长岗位每天背着消杀桶进行全楼消杀?
如果法律学院研究生、篮球队队长丁文韬选择抱怨无球可打、明珠楼不宜住宿,那么他又怎么能带领学生志愿服务突击队驻扎在明珠楼一个多月,怎么能参与策划组建整个松江校区大学生生活园区28个楼宇临时党支部呢?
如果商学院研究生葛璟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又怎么敢自掏腰包购买百份蔬菜、千只包子无偿赠与邻居呢?
就像歌里唱的那样:“这世界有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大疫之下,遍地都是能处的华政人,可以说,每一个温暖的瞬间都包含在华政人长期的坚守中,每一次冲锋都有华政人激昂的号角,每一场抗疫的阶段胜利都离不开华政人对温暖正义的选择与执着!
难怪最近有华政同学自豪地说“热度是一时的,但留下的温度却是持久的,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三个月来大家吃同一灶饭,睡同一席地,“华政人”身份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羁绊更加深了。
希望大家带着这份羁绊,带着母校七十年的积淀,继续选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在不断攻坚的过程中演奏生命铿锵主旋律,在攻克难关后唱响人生的新乐章,让清澈的爱,只为华政。
三是要选择雪中送炭的淳朴、务实,而非锦上添花、哗众取宠、空喊口号、降维套利。快餐经济、流量经济、网络营销使得一些青年人时而盲目跟风、莫衷一是,时而恃才傲物、眼高手低,不少大学生受到疫情影响短时间内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也容易变得心态失衡、焦虑不安。
我建议大家还是应当返璞归真,选择用扎根基层的心态、脚踏实地的步伐、担当道义的肩膀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奋发有为不是喊出来的,是真刀真枪干出来的!
华政的“帐篷精神”不是搭几顶帐篷、拍两张照片就总结出来的,是刘少傥书记、徐盼秋院长、曹漫之副院长等一批华政老一代革命家、教育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帐篷里历经整整四个寒暑凝练出来的。
我到松江学生食堂巡视时看到了维持领餐秩序的学生志愿者罗乐,她是刑事法学院的本科毕业生,她并没有咬定名校不放松,而是选择把保研指标用在了华政,留给了云南景东彝族聚居地的麦地小学,再过两个月她即将深入大山,在哀牢山的云端继续守护华政人的“初心”。
我在长宁校区工作期间,多次偶遇刚刚讲话的学生代表李旭,他是一名退伍兵、是刑诉法专业研究生。我作为他的任课老师,除了在去年开学典礼上就曾因他和另外8名华政人暑假里组队驰援河南特大暴雨灾区卫辉县而表扬过他以外,也没有想到他参与支教、抗洪、抗疫这么多次。
作为应届毕业生和准公务员,这次疫情期间,李旭本可以选择用找工作、准备答辩、准备公务员面试等无数个理由来“躺平”、来拒绝、来搞噱头、来浅尝辄止,但是他却坚持选择“志愿者”这一身份,无论是抗原试剂盒发放、核酸检测采样还是蹬车送餐送药、为人打包托运,都是他的工作内容。平时与他谈话,他总是身着“大白”或“小蓝”,汗流满面却精神抖擞,乐呵呵的,始终选择用自己的一点一滴、日积月累来服务身边的人。
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习近平总书记对广大青年提出希望:“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希望大家能够平视社会、正视自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深入一线、扎根基层,在复工复产的浪潮中寻找工作机遇,在实现民族复兴、建设法治中国的泱泱实践中实现自身价值,放弃摆烂,选择奋战,长路未央,行者无疆,不要让温暖、正义、友爱的灵魂消失在追求胜利之光的路上!
同学们!虽然我们尚未完全走出疫情的阴霾,但是长夜将尽、东方既白,你们已经用笃行致知的精神、明德崇法的信念,点燃了抗击疫情的整片星空。
我相信,取得全胜的曙光一定就在前方,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正等待你们去选择!在这悠长岁月中的晨昏,老师们选择在华政园,凝望诸位出神!临别之际,真诚祝愿你们前程似锦、幸福安康!
谢谢大家!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华东政法大学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