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猴一猴难求!以使用量最大的食蟹猴为例:此前单价不到7000元,目前已暴涨至16万元,价格飙升逾20倍。近日,多家龙头药企为医药研发疯狂囤猴一事沸沸扬扬。据报道,国内实验用猴市场一度供过于求,每年光是出口的猴子就达到3万只。如今为何“一猴难求”?
创新药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同时因为疫情导致全球多个国家对疫苗、特效药的研发投入加大,导致实验猴用量激增。
疫苗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过程非常复杂。通常来说,一般药企会使用小白鼠、兔等实验动物进行临床前实验。但是只有在非人灵长类动物身上做实验证明疫苗有效且副作用较小,才能进入下一步针对人的临床实验。
此外,国内新药研发近年来快速增长。在2015年之前,实验猴的用量并不多,而现在一个新药安评就要数十只,猴子的存量被快速消耗。
与其他实验动物相比,灵长类猕猴是医药研究更加理想的实验动物。人类和猕猴共享93% 的DNA序列(共享DNA程度没有黑猩猩的高),在2500万年前是同一祖先。猕猴在解剖学、内分泌学和生理学等各方面,都与人类显著相似。在神经系统、生殖发育系、干细胞、基因编辑、病毒研究等医学领域,猕猴有小白鼠等实验动物替代不了的优势。
最常用的食蟹猴是猕猴中的一种,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此前论文,食蟹猴是国际公认的用于单抗、ADC和细胞因子等生物大分子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的动物种属。
食蟹猴又名长尾猴、爪哇猴,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其生物学特性与人类极其相似,常被建立人类疾病动物模型。从繁育到能出栏用于实验,时间长达近4年,远高于小鼠、兔子等其他的实验动物。
有专家介绍:“猴子与人的免疫系统最相似,因此实验用猴主要是涉及到激发免疫系统的疾病。以肿瘤为例,目前治疗肿瘤最快的方法就是免疫治疗,就需要跟人体的免疫系统最相近的动物猴子来实验,药监部门在评审临床前实验结果时也是要看(实验用猴)相关数据的。”
2001年颁布的《中国实验动物质量国家标准》也明确规定,所有新药的研发和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的确立与改进等,都必须得到在非人灵长类身上获得的可靠结论后,才能进入临床研究。
目前,制药企业和科研机构虽然有收购猴场和自己养猴子的措施,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猴子供不应求的市场问题。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主任孙强表示:实验猴如今的涨价也是市场行为的推动,谁钱多,猴子就向谁流去,很难直接干涉、控制价格。他建议,对于科研人员用猴难问题,国家可以投资做一些非人灵长类的繁殖中心,优先供给关系民生的基础研究单位和科研院所。“优先供给的意思是,价格不能定这么高,能保证科研人员用到一部分猴。”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除题图来自PEXELS免费图片库,其余来自信息来源网站
综合:腾讯新闻、网易、医学论坛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