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和反复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节奏,直接影响儿童青少年的学习生活,线上线下的学习切换现象随时可能发生并将成为一种常态。两个学习场域、学习方式的切换,对儿童青少年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养都提出了新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家庭支持与学校教学支架的供给尤为重要。
学习切换关键在心理切换
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情境中,学生学习的空间、任务、要求、节奏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显性变化,相对隐性但对学习和成长更为重要的是心理变化,不同情境中学习者的认知、情感体验和行为也具有一定的差异。线上线下的学习切换,关键在于心理切换。
第一,认知切换
良好的执行控制功能是正常执行学习任务、获得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保障,线上线下学习任务的切换更需要发挥个体执行控制的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执行切换任务比执行重复任务的反应时更长,错误率也更大。
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方式内含两套不同的学习规则,当个体从上一段任务切换到下一段任务时,需要重新配置心理资源,将当前任务的反应规则提取到工作记忆中以改变之前的规则,与此同时还需要抑制之前的任务反应设置,激活当前的任务模式。这一过程中将消耗个体的认知资源,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从而产生切换代价。
第二,情感切换
情感体验是认知的动力基础,对学习者的思维、判断、记忆和信息加工策略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以往研究表明,个体在接受和保持新的知识时都有自己所偏好的感官方式,若给学习者呈现学习材料的通道方式与学习者的感知学习风格不匹配,就会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担。
研究发现,线上线下两种学习方式皆有偏好群体,有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易出现焦虑情绪,但也有学生认为线上学习更为舒适。
对具体个人而言,积极的学习方式会引起趋近行为,而消极的学习方式则会引起退缩行为。当线上线下学习方式不断切换,对应不同学习风格偏好的情感切换也随之发生。这样的情感切换自然带来一定的切换成本。
国外研究表明,当个体进行任务切换时,从积极情感任务切换到消极情感任务,学习者的反应将更快、更准确,但从消极情感任务切回积极情感任务,则反应更慢,错误率也更高。
第三,行为切换
线上线下学习切换也导致了学习者行为方式、行为要求的不断转变。
由于网络的隔阂性与延迟性,线上学习中师生互动反馈、生生互动反馈的有效性、积极性、即时性都大大降低,两种不同场域下班级学习的客观氛围和主观氛围感知都有明显不同。同时,教学氛围也在转换,线下学习中教师的示范、引导、监督力度必然远远超过线上学习。在这样的情况下,线上线下学习切换对儿童青少年就提出了更高的学习要求,其中及时调整学习状态、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保证线上线下学习的时间投入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关键。
家校携手促进更流畅的心理切换
我们要认识到,不仅疫情期间的线上线下学习切换不可避免,而且在数字化社会学习切换本身就是重要的学习素养。学习切换,变的是任务、要求、节奏、空间,不变的是学习兴趣、效能感、师生关系和努力投入。面对突如起来的切换,儿童青少年、家长和教师,既要坚守有效学习的“不变”品质和要求,也要灵活、积极应变迎变。
一是提供教学支架供给,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发展。
元认知是指学习者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和调节,包括元认知知识、体验以及监控。元认知能力是促使学生发展有意识的自主学习行为的关键,而线上线下学习的切换对个体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研究发现元认知体验能够有效增强个体自我效能感,提高学业成就水平。线上线下两类学习场域、学习方式的切换给学生带来了不安与退缩,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有助于个体在学习切换中坚定对自我能力的信念、信心,即使学习场域转换,也能够积极应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掌握元认知知识,如向学生明确课程特点、学习目标以及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方式、个性风格,学会在不同学习场域下发现控制自身的注意和信息加工过程。
其次,课堂上丰富学生的元认知体验。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皆需探究多种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组织元认知活动创设情景,有意识地让学生体验到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的有效性,树立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提升学习者学习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最后,帮助学生灵活进行认知监控,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及时反馈,指导学生自我评价,养成线上线下自我监控的学习习惯。
二是营造家庭良好学习环境,给予儿童青少年家庭支持。
线上线下的学习切换也使得监督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营造良好学习环境的责任,在家长与学校之间来回转换。
面对此,家长应时刻做好接过监督孩子学习责任的准备,以身作则,起到模范作用。在孩子居家学习期间,为孩子提供安静适应的学习空间、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杜绝自身成为干扰孩子学习的诱因。同时家长还可以与学校以及其他学生家长合作,共同营造线上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参与线上学习活动的热情和学习质量。在线上线下学习期间特别是学习切换过渡期,家长需要发挥自身有效沟通与情感支持功能,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与心理健康,以积极的家庭支持提升心理资本、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
作者:张畅 陈宁(作者单位为上海师范大学 )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文汇报资料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