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网络文学、影视作品、游戏动漫等线上文化产品市场已成为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场域。中国在相关领域的部分高质量作品已建立起海外粉丝群体,但要进一步提升海外认知度和美誉度,必须进一步提升国内整体市场水平、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从业人员权益维护体系
■智库需要紧跟国际青年风潮动态,关注线上文化产业市场版图,推动中国线上文化产品成为现象级世界青年新风潮
自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的影响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全方位的重大影响。新情况、新形势、新挑战,也为中外人文交流提出了新要求。中外人文交流的关键,正是人与人的交往、心与心的沟通,而在众多中外人文交流的参与主体中,高校智库有着独特的优势和能量。
首先,智库作为生产“思想产品”的载体,本身就需要走在政府决策之前,在全球视野下把握中外人文交流的战略需求,贴近交流过程中遇到的各式各样问题,促进人文交流新的思想和方式的更迭,并提出独到见解。同时,在中外人文交流的实践中,智库强大的研究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大众对观点独立性和严谨性的要求,有助于增进社会共识,提高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同时在相对独立的维度,更能促进对中国文化形象的理解。
其次,作为搭建交流平台的载体,构建全球网络,深化与有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是高校智库的重要任务,可以开展以跨学科、跨文化为特征的多向度人文交流,创新和丰富多边人文平台的内容形式,促进常态化人文交流机制的形成,深入推进不同国家、地区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其中,高校开门办智库,广泛吸收海内外人才,以学术研究为根本,在推动智库成为高校多元复合型人才的摇篮和集聚地的同时,“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可以促进中外人文交流进一步走深走实。
目前,通过教育部的支持以及高校自身的布局,不少高校已经成立了专门的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藉此我国已经建立起涵盖十大交流机制的各类研究中心。这些机构既开展研究,又参与实践,在多重维度发挥着战略研究、对外交往、学术交流等多重作用,在促进支撑中外人文交流方面发挥着中坚力量,在传统国别区域研究基础上开创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中外人文交流研究之路。
但我们也要看到,相关智库仍存在着理论研究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前瞻性研究、实践调查研究、评估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短缺,专注于人文交流研究的研究团队和力量也尚未建立。
就高校智库而言,还存在着如何培养人才、发现人才等关键问题。高校智库本身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和交流的平台,应当在人才培养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人文交流领域的人才培养尚处起步阶段,除了依托课程体系以及学术交流体系进行相对稳定人才培养以外,还可以进一步加大国际人才吸引力度。同时,高校智库还可以拓宽中外合作办学的领域,进一步吸引全球优秀生源,发挥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区域互动的优势,开发更多跨地区共同参与的人文、科研、创新方面的交流项目等。
另一方面,高校智库应当更加密切地关注当下的青年问题与社会问题,增加中外人文交流的实用性、学理性和青年友好性。当下,网络文学、影视作品、游戏动漫等线上文化产品市场已成为新时期中外人文交流的重要场域,中国在相关领域的部分高质量作品已建立起海外粉丝群体,但要进一步提升海外认知度和美誉度,必须进一步提升国内整体市场水平、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从业人员权益维护体系。
这就需要智库紧跟国际青年风潮动态,关注线上文化产业市场版图,推动中国线上文化产品成为现象级世界青年新风潮。要看到,以短视频为载体的网红内容创作已经在国内外市场兴起,他们依托社交媒体快速传播和高效渗透的特点,往往能够讲述更真实、更鲜活的中国故事,更好地展示中华文明和中国文化,高校智库也应当参与到这些内容的创作和推介中来,既成为人才培养载体,也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海外青年了解中国的窗口和“引力”之一。
作者:黄昊(作者为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