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来袭,“空中课堂”的云端相见成了学生们的日常模式。
隔屏不隔爱!在上海市特级教师特级校长联谊会推出“云中来信”栏目,特邀特级校长、特级教师等名校长、名教师,通过书信的方式与老师、同学和家长们谈心。希望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身边的感人故事,自己的人生感悟,带来战“疫”的温情和力量。
今天推出上海市研究型课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刘辉的“云中来信”。信中,他鼓励同学们把探究学习化作常态,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请老师和家长们把这封信转给你们的学生和孩子们。
当下,我们如何变“疫”为“益”?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一个多月来,我们隔着屏幕,每天如约相见。随着居家时间的延长,部分同学开始对自己的课题提出了新的想法,如想把课题改为“线上教学学习效率探究”“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学习差异的研究”……作为教师,我有责任用自己的专业为同学们保驾护航,同时针对线上学习期间部分同学产生的躁动和困惑,我也想和大家静心来聊聊:当下,我们如何变“疫”为“益”,让在线学习成为大家成长中一段有价值的成长经历和回忆!
让自主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他把“乐学”视为学习的最高境界。过往的教学实践也证明,通过开展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获取者,其学习意识和潜能将被大大激发,其学习内驱力、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学科考试等各项指标上均有显著提升。
当下开展的线上教学,使你们的学习生活有了些许改变。你们有了一定的独立思考、自主规划,并根据个人的学习特点安排学习生活和学习任务。相信大家只要很好地把握,做自主学习的主人,当自主学习成为习惯时,你们的学习愉悦度、自我控制力、学习规划力、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必会大大提升,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也会相应增强。
让探究学习成为一种常态。美国学校网络联合会2019年度提出了推动学校教学和创新的23大趋势,排名第一的趋势为“学习者即创造者”。这告诉我们:创造力在当今的职场中和团队中都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甚至是必不可少的能力。学生的创造能力无法从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学中获得。
当下的线上教学,你们缺少了平日里大家习惯了的老师“盯关跟”式的督促和鞭策,却获得了更大的学习自由度,有了更多针对一些关键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深入的自我研究和探索的时空,而这种探究式的学习恰恰是新课标所大力提倡的,也是未来我们走向社会所必备的关键能力。
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曾说过,如果学校只是为了教授学科知识,那么在目前的网络时代,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句有些刺耳的话警示着我们,单纯知识存储式的学习是没有出路的,很难培养出创新人才。只有当探究学习成为常态学习方法时,你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有质的飞跃和提升。同学们,当下的线上教学不正是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机遇”吗?期待你们能把握住、把握好!
让坚毅成为个人的亮丽名片。在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界定了“好学生”:“一名好学生,并不单纯是记忆力、解题能力和听话三项内容的整合,他应该具有好奇心、思考力、合作精神、创新想法、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毅力。”
不难看出,坚毅是每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和必备品格。79岁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英国生物学家约翰·格登,15岁在英国著名的贵族学校伊顿公学求学时,在250名学生中生物科成绩排在最后一名,其他科学科目的成绩也排名非常靠后,被同学讥笑为“科学蠢材”。一位老师这样评价他:“我相信格登想成为科学家,但以他目前的学业表现,这个想法非常荒谬,他连简单的生物知识都学不会,根本不可能成为专家,对于他个人以及想教导他的人来说,这根本是浪费时间。”
虽然不被老师和学校看好,但格登对生物学的热爱从来没有减少过,他甚至把老师的评语几十年如一日地放在自己的书桌上。他回忆说:“每当遇到麻烦,比如实验无法进行下去等情况时,我都会看看这份评价,来提醒自己要努力坚持,不然真的就被以前的老师说中了。”
现在,你们每天面对屏幕学习,无人监督或心生厌倦时,要意识到这何尝不是磨炼坚毅品格的极其难得的“机遇”?未来,当你们因勇敢坚持的品格成功时,回首也许会发现,还有这段经历的功劳呢。
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充满希望,化“疫”为“益”,善于利用看似不是机遇的“机遇”,我们必有收获!当人间皆安,看那人声鼎沸,看那樱花怒放、笑声遍布山野时,你我相视一笑,定会庆幸这段时间还收获了自己的成长和成熟!
刘 辉
2022年4月13日
作者:刘辉(上海市研究型课程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上海市闵行第三中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