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独居老人一户户送菜上门,
帮助小区翻译防疫信息,
今早还和爱人变身“夫妻档”志愿者,
这些天,身兼“数职”李娜,
是南京西路街道锦延大楼里
“最火”的名字。
独居老人说她是
“最困难时刻帮忙买菜送菜”的好孩子
外国邻居说她是
最棒的翻译官和志愿者
居委会说她成为了
社区和居民之间信息沟通的纽带
其实,李娜是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
她在志愿活动之余,
甚至还抽空给学生们上了堂“国际税法”网课……
2009年,李娜从美国回国后,在南京西路街道锦延大楼住了13年。这场疫情之前,她和楼里居民们的关系,就像大多数人那样“友好而疏远”。这大半个月来,李娜却成为了锦延大楼里被反复提及的“最火爆”名字。
“阿婆,4月1日开始我们小区就要封闭管理了,几天不能出门了,您家里菜都准备好了吗?”在得知浦西即将进行第二轮核酸筛查时,李娜在家待不住了,她和几名邻居一起,敲开了楼里一扇扇独居老人的家门,送上最新的消息和关切的叮嘱。
遇到那些出不了门、买不了菜的困难老人,李娜拿出纸笔,记录下他们所需要买的菜品。待所有老人需求都排摸完后,李娜骑上助动车、做好防护,赶到附近还开着的菜场进行采购。采购结束回到家,她又将菜品分类打包,送到每一户老人家中。
3月31日晚上,李娜在“锦延大楼临时志愿者群”内,看到了小区发出的关于封闭期间安排的通知。“通知很详细、也挺长,我就有点担心楼里的那些外国邻居,不能很好地掌握理解。”李娜告诉记者,锦延大楼的外国友人不少,几乎每一层楼面都有外国邻居。
于是,有多年美国留学经历的她主动请缨,将小区通知翻译成“双语版”,待街道确认无误后,及时发送到了锦延大楼业主群内,方便中外居民同步接收准确的信息。
看到“双语版”通知,外国友人都很惊喜。李娜表示:“我也很高兴,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外语特长,回馈社会。”
4月1日早上8点,李娜准点为学生们上了堂“国际税法”网课。10点,李娜结束了整堂课。电脑前的学生们不知道的是,刚刚还在讲课的李老师,下一时刻,已经和丈夫双双换上了“小蓝”当起了社区志愿者。
“网课要上,但核酸现场,我也得在啊。如果外国邻居遇到什么问题,得帮他们做翻译吧;楼里的独居老人,总得看着点儿、搀一把才放心吧!”带着“各种操心”,李娜和丈夫赶到了核酸采样现场。忙忙碌碌到11点,锦延大楼的第一轮核酸采样工作顺利完成。回到家,李娜拿出手机,居民们已在群里纷纷表示感谢。
“今天核酸筛查组织得有条不紊,检测人员、街道、居委和志愿者辛苦了!”
“谢谢志愿者们,安排得很完美。”
“Thank you very much volunteers……”
还有不少居民单独@了李娜表示感谢。
看到群里的消息,李娜很开心,也在群里与大家一同打气:“下一次核酸,大家继续加油!”
作者:储舒婷 彭旭卉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