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起,上海市新一轮切块式、网格化全员核酸筛查正式启动。在第一批相关区域筛查中,二十余所高校快速有序地完成了全员核酸检测,相比社会面,在这样人群高度聚集的校园, 是怎样做到网格化楼宇管理、精细化时间分段、人性化全程体验的呢?一起来看看吧!
上海海事大学
组织工作就是精细的“数学建模”
为更好推进核酸检测工作,上海海事大学用精细的“数学建模”方式开展组织工作。科学调整在校学生管理方式,由学院管理调整为楼宇网格化管理,按照楼宇进行核酸检测,每栋宿舍楼设立楼长、层长、组长。通过楼长、层长、组长进宿舍开展排摸和组织管理等工作,精确掌握在校学生人数和人员情况,以楼层为单位进行核酸检测,实现小单元管理。
为了减少学生等候时间,提高检测效率,学校在每次核酸检测都提前制定方案,具体到每栋楼每个楼层的人数,时间精细化管理,以10分钟为最小计时单位。并且每次检测按照单数楼层和双数楼层分开安排,避免不同楼层间的交叉。
为确保队伍不聚集、无卡壳、流转流畅有序,学校还对志愿者工作定岗定责、分层分级,设立调度组、引导组、服务组,合理安排和明确志愿者工作点位。在现场,“橄榄绿突击队”成为现场志愿服务队伍的亮点,极大地充实了核酸检测工作人员力量。
每次核酸检测完毕,还有工作专班立即进行现场复盘,总结有效做法,不断优化工作方案,力求既能完成防疫工作,又能保证学生有更好的体验感,实现核酸检测工作更加严密、有序、高效开展。
在做好精细组织工作的同时,学校还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琴声、歌声、掌声……在核酸检测现场,温暖治愈的音乐让排队等待的学生不再枯燥。为了营造温馨温情检测环境,学校组织了吉他社、乐队等团体,在做好个人防护的前提下,进行现场表演。
上海海洋大学
“速度+温度”提升检测“体验度”
3月29日早上8点,新一轮核酸筛查在上海海洋大学启动。
迅速、高效的组织,精准推动着“海大检测速度”不断提升。每分钟每个采样台5、6人,5个小时完成在校师生检测。
疫情防控指挥体系高效运转、有力指挥,党员干部积极响应、冲锋在前,师生志愿者组织有序、训练有素,师生分批次排队、全程式指引,增设绿色通道、集中健康观察师生入室检测,门诊部医护人员协助采样,师生志愿者排队引导、问题解答,现场小喇叭循环播放提示……
在新一轮核酸筛查中,师生们用众志成城的行动彰显着“海洋温度”,那动人的迷彩又出现在检测现场。疫情防控的命令如冲锋号角吹响,学校“八一社”成员主动请缨,在学校进入准封闭管理状态后,他们身着迷彩服加入志愿者队伍中,承担起了师生核酸检测、学生集中离校等工作的保障任务,累计出动近300人次。
身穿迷彩就是责任加身。退役接近5年的安振东,已经是一名研究生。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之初,他就主动参与到家乡的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工作,去年暑假他又主动请缨参加河南特大暴雨的抗洪救灾活动,今年在校的他又投身到学校疫情防控第一线。以安振东为代表的上海海洋大学退役大学生,关键时刻站得出、关键任务扛得起、关键岗位站得稳,用志愿服务精神展现了广大师生齐心抗击疫情的生动画面。
上海电力大学
“驻校检测点”让校园检测安全又高效
“这个医生看上去有点眼熟。”在上海电力大学临港校区核酸检测现场,同学们望着面前的检测人员有些疑惑。原来,在28日、30日这两天的核检队伍里,有好几位“大白”都是学校医务室的医生。
疫情吃紧,人力有限,为更高效地完成核酸检测任务,几名驻校医务人员自告奋勇转战一线,经过专业培训后,他们披甲上阵,娴熟的手法比肩专业人员。
有了他们的得力相助,现场疾控人员的压力骤减,学校核酸检测效率也大大提升。得知学校的医生为大家采样,学生们在意外的同时内心更从容了:“叶医生,可以轻一点吗”“廖医生好”“万医生,你怎么在这里啊”……在一幕幕相视而笑中,在一声声暖心俏皮话中,疫情的阴霾仿佛消散了,唯有春意盎然。
每次4个小时,7300多人次。两次核酸检测的快速、高效,除了自家“大白”的助力,随身佩带充电宝负责扫码登记的志愿者,还有一个“致胜关键”——一张特殊的核酸安排表。虽然是一张看似普通的核酸检测安排表,但里面的数字却可精确到每幢楼的每一层:每一层学生几时出门、几时采样、几时返回。手执这份安排表的,有驻楼辅导员、楼长、层长,还有寝室长。网格化、切块式的分排,让以楼层为单位的组织更加严谨,让减少接触、防止聚集更有可控性。
同时,为了使校园检测更加安全高效,地处临港新片区的几所高校抱团互助,让检测机构驻“区域”开展工作,在这几所高校间轮岗。学校间相互配合,分时错峰,资源共享,检测的安全性和效率大大提高。
在师生前往核酸采样点的路上,一层楼面一列队伍,他们戴好口罩,保持距离,用最直接且最温暖的方式为战“疫”助力。
上海电机学院
信息化应用助力核酸采样提速
为了使核酸采样提速,达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上海电机学院在原有健康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延伸开发了进出校管理、在校人员分类统计等功能模块,利用各平台的数据精准掌握全校师生员工和社会服务人员的动态信息,可实时报送准确的在校人员情况。
对于尚未完成检测的学生信息,迅速通过学生工作团队下达到学生园区网格,楼层志愿者根据学校准封闭管理期间详细统计的每个楼层、每个宿舍、每位同学的信息,迅速锁定目标,并及时敲门提醒:“同学你好,我是楼层志愿者,今天的全员核酸检测即将结束,请抓紧时间前往检测”……
3月28日上午9点,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早已穿戴好防护服的志愿者组织着第一批学生到指定区域集合完毕。学生们戴好口罩,手持身份证,在指定区域安静有序地保持一米间隔排队,有序接受新一轮核酸筛查。现场的8个通道,每个通道都有三名志愿者负责维护秩序、录入身份、打印标签。
看到一位因为腿伤坐着轮椅的同学,志愿者主动迎上前,带他走绿色通道。整个上午,志愿者同学忍着防护服的闷热和奔波劳累,有条不紊地维护着现场秩序。电气学院21级学生周玮祺说:“6个小时的志愿服务工作虽然辛苦,但都坚持下来了。做好自己的工作,承担好自己的责任,这就是我们志愿者能为学校疫情防控尽的最大力量。”
3月28日至29日,上海电机学院临港校区全部7086名在校师生、工勤人员有序完成了两轮全员核酸筛查工作。
上海建桥学院
“纵横结合”织密管理服务网
上海建桥学院于3月28日、30日进行两轮核酸筛查,每天7小时,11000多名在校人员顺利完成两轮核酸检测。
学校采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管理服务模式,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纵横交错、全面覆盖、分级管理、权责明确、层层履职、责任到人”的防控网。横向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疫情防控和管控,包括学生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和各种人文关怀;纵向是以宿舍楼位单位开展网格化管理。横向纵向相结合,织密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网,堵住风险漏洞。针对每轮核酸检测的通知、组织、采样核查等各个环节,都是通过横纵结合的方式进行落实。
为确保第二天检测的顺利进行,上海建桥学院后勤保卫处连夜做好物资准备、点位布置等工作。学生处第一时间发布志愿者召集令,建桥雷锋志愿服务队火速集结完毕,200多名学生毫不犹豫、挺身而出,校“八一社”冲锋在前,为全校师生保驾护航。
两天的检测现场井然有序。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严格落实核酸采样具体要求,全力保障实施采样工作。志愿者不管白天黑夜,无论日晒还是寒风,始终坚守岗位,引导、测温、核验,保障核酸检测安全、有序、快速地进行。广大师生积极配合,严格遵守间隔两米线的防疫要求,测完即走、不逗留。大家同心抗疫、共克时艰,只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大仗硬仗。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