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个“硕士妈妈吐槽儿子是‘学渣’”的视频冲上微博热搜。视频中的妈妈表示,自己和老公都是“985”大学的硕士,然而在优越的教育条件下,教出的儿子却是一名“学渣”。该视频一出即引发众多网友热议。
近年来,类似“高知”父母对孩子成绩不理想的无奈吐槽频频见诸网络。在不少家庭教育专家看来,虽然很多家长习惯用学习来衡量孩子的好坏,但公开吐槽孩子成绩差显然不可取,对于那些高学历家长,与其纠结孩子为何没有“传承”优点,不如学学如何接纳平凡,换一种视角重新看待孩子。
“高知吐槽”背后深埋认知误区
视频里的这位妈妈,语气沙哑又无奈。她说,自己和老公都是“985”大学的硕士,毕业之后通过人才引进落户北京。儿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基本都由父亲每天陪他做功课、写作业。结果现在到了高三,孩子成了“学渣”,特别讨厌学习。学习不好也就算了,儿子还是个“杠精”,什么事儿都要管。视频最后,这位妈妈坦言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孩子平安健康就好。
同为“高知”群体,沪上某知名高校教授也在网上晒出过同样的困惑。儿子很小的时候,该教授对他寄予厚望,期盼他能考上自己任教的大学。可没想到,在自己眼里轻而易举的事情,儿子实践起来却“难如登天”。事后,该教授坦言,自己犯过最大的错误,就是忽略了儿子的需求,把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在儿子头上。后来,当他不再抱有“执念”,儿子反而爱上了学习,还考上了伦敦商学院。
“我是个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以前我一直认为,我会比我小学文化程度的母亲更会教育孩子,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重庆大学教授张小强也在社交媒体中坦言,女儿上初中后,他发现自己难以指导其学业,“不仅数学题解不出来,语文英语也不一定能做对……我和女儿间最大的问题是,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导。”
为人父母,悲喜相通。类似“高知”家长的花式吐槽,在网上引起的共鸣不小。在上海体育学院教授、教育部高校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贺岭峰看来,“父母学历高,孩子自然不会太差”的看法其实是一个误区。
“遗传学上有一个说法,叫‘均值回归’,是指父母在某一方面越出色,孩子就有可能在这一方面越平凡。而且,心理学有关智力研究表明,孩子的智力只有约50%受父母遗传影响,其余则受后天环境影响。‘学霸’父母的孩子,学习成绩平平无奇其实也很正常。”贺岭峰说。
而问题就出在,很多家长尤其是高学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期待往往较高,而他们倡导的教育方式,却未必是正确的。“‘双减’之后,上海曾有过一次较大规模的家长调查,结果显示,近20%的家长希望孩子的成绩能在班级中位列前5%。这本身就是另一个认知误区。”贺岭峰指出。
适时放手让孩子更快成长
面对孩子的不断成长,即使身为“高知”家长,同样容易深陷类似的育儿误区。长期研究家庭教育的上海开放大学副教授张轶斌,就从视频中那位妈妈的寥寥数语间找到了症结所在。“孩子爸爸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陪做作业到高三,但儿子的学习依然不理想。其实,做作业的主体从来就是孩子。如果说,在入学初期孩子可能需要父母陪着做作业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当孩子大了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家长就要学会适当放手。”
张轶斌分析,孩子学习的好坏除了取决于智商,更重要的是动机。各种学习手段其实都是为了增强孩子学习的动机,引发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自主自愿学习的能力。而过度的监督、替代,既压抑了孩子个性化成长,也容易引发孩子对父母或逆反或“躺平”的情绪。
“至于这位妈妈眼中的‘抬杠’,其实是青少年成长发育的必经阶段。会‘抬杠’说明孩子长大了,开始有了独立的思维,‘抬杠’能够有效刺激孩子思维的发展,这既是孩子自我意识觉醒的过程,也是孩子展示自我、发展思维能力的机会。家长不可因为孩子‘抬杠’,就认为他们叛逆,或者试图通过较强的心理控制来压迫孩子的行为。”
安于平凡是另一种成功
看罢视频,不少家长既有共鸣,又有担忧。“无论孩子多大,最渴望的都是来自父母无条件的爱和接纳。把孩子说成‘学渣’,如果被孩子看到,在心理上会造成莫大的伤害。”微博上,许多网友都表达了类似的看法。
可如何才能让“高知”父母接受孩子的平凡?贺岭峰认为,首先要改变父母的认知:“不管自己多优秀,也要明白并接受自己的孩子大概率只是个普通人。身处当下的多元社会,不可光看成绩,也要学会多元评价。如果孩子能够安于平凡,健康快乐地长大,其实也是一种成功的人生。”
育儿观火遍全网的家庭教育专家李玫瑾教授,曾多次在讲座中提到自己的孩子:“我女儿并不是什么学霸,上中学时她数学成绩很差,150分的试卷分数,才考了15分,无论怎么努力,就是学不好数学。当时我就开玩笑地说,你数学不好,纯粹就是随了你爸的基因。”李玫瑾说,她的育儿理念是,宁愿孩子上不了名牌大学,也一定要心理健康阳光。因此她没有逼着女儿与数学“死磕”,而是帮助她找其他方面的兴趣,直到发现了女儿的音乐特长。再后来,女儿考上了大学,成了一名普普通通的音乐教师。
“事实上,有的人天生适合读书,有的人怎么努力都收效甚微。不管是‘学霸’还是‘学渣’,每个孩子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为人父母,不必只纠结于一点。有时换个角度,往往会发现孩子闪闪发光的另一面。”张轶斌坦言,与其埋怨孩子为什么不像自己,不如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通过家长的亲身示范、鼓励引导,让孩子学会坦然地面对人生的成功与失败。
作者:王星
编辑:施薇 樊丽萍
图源:视觉中国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