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赛后新闻发布会上。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选手谷爱凌在自由式滑雪大跳台决赛中凭借出色的表现夺得冠军。年仅18岁,滑雪天才,斯坦福“学霸”,热爱篮球、越野等多项运动,会跳芭蕾,还是时尚界的宠儿……谷爱凌跻身“全民偶像”的同时,也被不少网友赞许为“别人家孩子”的天花板。
这两日,各种深挖谷爱凌成长经历以及介绍谷爱凌妈妈谷燕育儿经的帖子在社交媒体上“霸屏”,几乎掀起了一场现象级的育儿学习浪潮。
这一幕,似曾相识。从昔日的钢琴家郎朗、诗词才女武亦姝到北大数学天才韦东奕……每当身边冒出“天才少年”或“别人家的孩子”后,总有无数家长认真研究“天才”们的家庭教育故事,试图从中总结出一两条可以复制的育儿经或成功密码。
“天才”的育儿宝典,能否复制推广?对此,多位学界专家的看法一致:一个家庭的育儿观本质上是生活环境和文化惯习的反映,但在孩子成长经历乃至成功道路上的影响,其实“微乎其微”。家长们与其花心思复刻“天才”的成才路,不如遵循教育规律、顺势而为。
诚如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任远所言,“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但在成长过程中都需要鼓励。让无论什么生活背景下的儿童都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不断突破和不断成长,这是教育应该做的”。
“育儿成功学”学个遍?不少家长思路有点“偏”
谷爱凌妈妈毕业于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爸爸毕业于哈佛大学;爷爷也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就连她的外公外婆也都毕业于985大学……网络上,相比谷爱凌自身的努力,其豪华版的高智商家庭结构,更成为不少网友的谈资。
还有一个细节被披露后,也让无数家长印象深刻。“每逢暑假,妈妈都会带着谷爱凌从美国飞回北京,在海淀黄庄补习奥数。正所谓海淀数学学习10天,抵得上美国学习一年。”谷爱凌的妈妈谷燕也由此被网友们喻为“海淀妈妈的天花板”。
随着谷爱凌夺冠,她的求学经历、家庭结构已被神通广大的网友们“扒”得一干二净。而网络上,针对在某个领域获得成功的孩子,家庭育儿宝典就像“标配”一样迅速出笼,似乎已是常态。
有意思的是,面对形形色色的“育儿成功学”,家长们纵然读得津津有味,但反馈不一。就以谷爱凌为例,有人在看到谷爱凌的家庭结构后号称要“躺平”:“一代人的成功,靠的是三代人的努力”“基因太强大,她的起点是普通老百姓的终点”……这部分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论如何努力,也跳不出原生家庭的桎梏。
也有不少家长直言“备受鼓舞”,准备效仿谷燕,要将家庭中所有的资源都用来“奋力托举自己的孩子”。他们发现,谷燕为了支持女儿的梦想,每周末不论刮风下雨,都会提前准备好吃的、喝的,亲自开车往返8小时送爱凌去训练。正如朋友圈里那句“鸡娃不如鸡自己”,很多家长也开始陷入反思。
春节期间的谷爱凌和母亲谷燕。来源:青蛙公主爱凌微博
过分夸大育儿观的作用,是教育浮躁的表现
家长们的好学之心可嘉,追求和崇拜“成功”的社会情绪也属人之常情,但不少学者发出善意提醒:盲目学习“别人家孩子”的成长经历,过分夸大育儿观的作用,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教育浮躁的表现。
“希望对谷爱凌的成功做出某种育儿层面的总结,复制推广到更多普通孩子身上,这本身是家长们想象出来的‘育儿密码’。”复旦大学教授任远试图从社会学视角分析正在刷屏的“谷爱凌现象”。
他援引法国思想大师皮埃尔·布尔迪厄的一句名言,“生活的环境和惯习,决定了个人的成长和成就”,谷爱凌的成功亦然,既离不开个人努力,也是其生活环境构成的文化惯习的结果,包括教育机会的差别带来的人的成就、性格和发展的不同等等。简言之,谷爱凌的成功,绝不是所谓的“成功的育儿观”所造就的。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需要鼓励无论什么生活背景下的儿童,都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实现自身的不断突破和不断成长。
其实,在媒体对谷爱凌的采访中,她的一句话让很多人动容:“我想让所有人知道的是,我不是只靠天赋,否则就太不公平了,因为我非常非常努力。”
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孙云晓发现,北京冬奥会掀起“谷爱凌旋风”,并正从体育界扩展到整个教育界,似乎给许多父母带来难以想象的刺激和压力。“建议家长们不要被一些简单表象所迷惑,而是要努力发现孩子成长的规律、教育的规律。首先要承认天赋差异,其次要发现孩子的潜能优势,并给予适当的教育。”
谷爱凌和妈妈、姥姥在一起。来源:青蛙公主爱凌微博
让孩子释放潜能,才是“谷爱凌旋风”带来的有益启示
比起研究一些“别人家孩子”的成功路径,更值得家长们“细品”的是支撑孩子超越自我的动力。
今年北京冬奥会,谷爱凌的最后一跳,是自己从未挑战过的高难度动作。她曾在赛后透露:“我在第二跳后和妈妈通过电话,我妈让我上1440,发挥得好的话能拿到一块银牌,但我说我不要,我要上难度,妈妈说好吧,选择是你自己的,希望你能享受比赛。”谷爱凌说,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希望让世界看到她不害怕不畏惧,一直在挑战自己,突破极限。
“成功需要成功来推动,一系列成功的体验给予谷爱凌强大的内驱力,让她自信而勇敢地挑战新高度。”孙云晓也由此谈及人才成长的规律:对今天的很多孩子来说,他们生活在物质条件相对充裕的环境中,但也背负着家庭的高期待、学业的高压力。“其实,孩子们需要多一些尊重,需要更多丰富多彩的体验,这样才能释放出真正的潜能,这才是‘谷爱凌旋风’带来的有益启示。”
“家庭教育之所以特别重要,是因为每个家庭自身的结构、环境、互动方式都不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模式,很难复制。”上海市教科院普教所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在接触研究了诸多家庭案例后发现,中国的家长总是善于用“别人家孩子”的优点,不切实际地鞭策自己的孩子,尤其是在网络发达的今天,鞭策的榜样也从街坊邻居扩大到了整个社交网络。
在看完了一个又一个像谷爱凌一般的“天才成长记”后,包括任远在内的多位学者发出呼吁:家长最应该树立的育儿观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功路径。“你的孩子不需要成为谷爱凌,让孩子成为他们自己。”
作者:张鹏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