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新学期,当又一批新生们走进崭新的上海电力大学校史馆,大家对于“爱国、勤学、务实、致用”的校训, 很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校史馆里,一张张黑白照片、一件件珍贵史料,生动述说着一部与新中国电力工业同向同行、休戚与共的光荣办学史,这也是一代代电力行业骨干们栉风沐雨、锐意进取的艰苦创业史、探索奋进史和精神铸就史,见证了新中国能源电力工业的发展成就,承载 了学校砥砺前行的艰辛历程。
七十年来,这里走出了一批批新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的工程师和基层干部,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传承着“务实致用、 明理致远”的理想信念,接续奋斗,为 国家能源电力建设与社会进步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上海电力大学始终立 足电力、立足应用、立足一线,努力打造光明使者的“摇篮”。
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培养一代代卓越电力工程师
作为全国以“电力”命名的三所高等学校之一,始建于1951年的上海电力大学,为我国能源电力行业培养了一代代卓越电力工程师。
在今年毕业的学生中,就有不少人前往全国各地的基层电力岗位入职。
“做一名基层的电力工程师确实比我最初想象得更辛苦,不过,能发挥专业特长,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就感也更令人满足。我相信,这份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一名正在国家电网甘肃分公司实习的学生发现,早几年毕业的学长学姐已成为当地电力系统的业务骨干,还有的担任带班班长,这让他对未来的前景信心满满。
当前,上海电力大学拥有工、理、管、经、文等学科门类,主干学科能源电力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上海电力大学党委书记李明福表示,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电力大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国家能源电力科技前沿和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学校将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深扎根中国大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深挖电力学科精神富矿,让课程思政提升课堂温度
由校友亲身讲述电力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专业课堂充盈着鲜活的思政元素……上海电力大学通过深挖校史资源、创新打造思政育人大格局,培养能源电力特色人才。
在讲解中国嵌入式人工智能芯片的专业课堂中,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赵琰老师融入人工智能安全、爱国情怀、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专业自豪感。她说:“将专业知识和育人元素巧妙结合,可以提升课堂温度,唤醒青年学子的爱国之情。”
电气工程学院老师王育飞,从晶闸管的选择谈到了弘扬职业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引起了台下学生们的广泛共鸣。他认为,立足学科专业的特殊视野、理论和方法,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是课程思政的关键所在。
将丰富的校史资源转化为育人的养料,构建课程思政的全新体系,结合多年的办学实践,学校坚持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努力探索构建具有“能源情怀”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在着力完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开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时,学校不断深挖电力学科精神富矿,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到课程思政建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成为青年学子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
上海电力大学自2017年启动课程思政建设以来,165门饱含思政元素的专业课程都上得有滋有味。2017年,融合优势学科专业与思政教育,学校构建了以“能源”为主题的“中国系列”品牌课程《能源中国》。
2018年,上海电力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在上海院士风采馆揭牌,全力推进“大思政格局”建设,加强研究生思政教育。“‘电’亮初心,不负使命”市教卫工作党委伟大工程系列师范党课于2019年开讲,学校深挖能源电力工业和校史中的思政元素,把党课和行业特色深度融合,凸显育人实效。“村民之事无小事,小事之中见真情,这就是我理解的用真心真扶贫,用真情扶真贫。”2020年,龙岩市永定区岐岭乡湖河村第一书记、1994级热能动力工程专业校友王勇,在学校“给00后讲讲小康社会”现场深情讲述的驻村扶贫故事。今年7月,学校与焦裕禄干部学院共建“三全育人”思政教育基地,未来将定期组织教师培训,学习和传承焦裕禄精神,并将其转化为推进学校改革发展的动力。
同时,全校范围内也推出了一系列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措施。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健全党委领导下的内部贯通化的育人机制;制定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的专项工作方案,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课程思政建设,建立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及相关课程的融通联动机制,各方协同、落实落细课程思政实施方案,深挖“上电”精神富矿及各学科历史传统,将“上电”精神深度融入各类课程建设,逐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具有“上电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典型案例和特色做法。
创排沉浸式红色情景剧,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
今年,学校师生集体创排的沉浸式原创红色情景剧《王孝和》在上海杨树浦发电厂首演。该剧集传承红色基因、思政育人、党史学习教育于一体,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的魅力,在生动的体验和实践中,引导青年学子汲取前进力量。创新场馆育人方式,上海电力大学鼓励学生从被动的参观者成为主动的参与者。
“电力是为人民服务的,不应该作为压迫人民的工具。我一定用我的生命保卫工人阶级崇高的电力事业,永不动摇,一直革命到底!”今年,在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王孝和烈士生前工作和战斗过的杨树浦电厂,学校话剧团和舞蹈团的学生将电厂500米的长廊作为舞台,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媒体技术,全景式还原了王孝和在解放前夕带领上海电力公司工人同国民党反动当局英勇斗争,最后壮烈牺牲的故事。在牺牲前,王孝和先后写下了3封遗书,他号召战友们“为正义而继续斗争下去!前途是光明的!”
青年学子们无论作为演员还是观众,都在现场的沉浸式体验中,重温共产党人的初心,领悟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深深浸润于先辈的家国情怀中。
王孝和的饰演者刘松林,是学校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2017级学生,他说:“每一次饰演王孝和,总让我体会良多,我同他年龄相仿,也即将是电力行业从业者,我总是能不断地在王孝和烈士的事迹中找到我要学习的东西。我也决定像王孝和那样,到更需要我、更能磨练我的地方去工作。”
据悉,在这片烈士曾经奋斗过的热土上,电力博物馆的建设正在设计规划和推进中。沉浸式红色戏剧《王孝和》届时也将走进博物馆,成为独具上海电力特色的文化名片。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