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发展动力究竟来自哪里?其中是否有规律可循?理解国家发展的动力才可能理解国家发展的过去和现在,从而更好地谋划未来。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研究团队今天(15日)发布了“国家发展动力”课题的研究成果。
五种发展动力,构成国家发展的动力链
基于研究成果,国家的发展动力来自持续力、活跃力、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五大力量。
这五个力的强弱和相互关系形成了“国家发展动力链”,并决定了国家发展的不同形态。任何一种“力”的“滞后”或“用力过猛”,都会对国家发展动力产生负面的影响,进而影响国家的发展。也正因此,全球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发展动力链,每个国家都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
据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昊介绍,因为疫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今世界与30年前众多学者对世界格局的发展预期完全不同。中国的快速发展和成功经验,彰显了国家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向,让各国意识到完全能够根据自身的探索和努力把国家建设好,解决现代化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发展挑战。而学术界面临的共同挑战则是如何基于中国的经验,形成一套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解释框架,理解中国、解释世界。
但是这个宏大的课题很难进行理论建构。历经一年多的准备,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整合跨学科研究力量,老中青三代智库学者组成的多学科团队最终完成“国家发展动力”报告。
报告围绕“‘国家发展动力’的理论”“中国国家发展动力的演变”“青年在创新驱动型国家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国国家发展动力的联动效应和外溢作用”等展开,对“如何理解当代中国发展”“如何研判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看待新时代关键群体”“如何看待中国与世界关系”等进行了理论探索。
所谓国家发展动力,是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所形成的,确保国家存续、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推动力量。国家发展动力分为存续性动力和驱动性动力两大类。
其中,存续性动力是保证国家存续的基础性力量,包含持续力和活跃力。驱动性动力是驱动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推动国家向更高水平发展的力量,包含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
将创新力与其余四个力协同耦合,是未来中国的发展关键
这些不同的发展动力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使得国家处于不同的阶段。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曾长期处于“生产驱动型”国家发展阶段。如今已逐渐进入以“发展力”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驱动型”阶段,全面均衡可持续是国家发展的诉求,这一阶段可能会持续相当一段时间,经济高质量发展、资源合理分配、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维持增长与发展的有效互动将成为这个阶段的显著特征。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具有超强持续力的中国,活跃力不断增强,生产力显著提升,发展力上扬,创新力的提升速度和可能性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代,创新驱动已经逐渐从理念走向实践。
如何充分发挥各种动力因素的协同耦合作用,对国家的可持续进步至关重要。报告认为,如何推动创新力进一步提升,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并将创新力与其他四个力统筹协调,形成新的适合中国的动力链,将是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工作。
当代青年群体,是推进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群体
报告认为,推动五力均衡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性跨越和突破,关键在人。建设创新驱动型国家必须关注广大人群中最具活跃力、生产力、发展力、创造力、持续力的群体——青年。当代青年群体人生的黄金期与我国2035和2050两大战略目标实现期完全吻合,他们是远景目标实现的见证者,更是推进这一国家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群体。
当代青年群体,既是物质的“丰裕一代”,又是精神上的“平视一代”;既是普通劳动岗位上的生力军,又是高新技术岗位的领军者;既是数量庞大的中等收入群体的主力军,又是国内大循环消费市场的引领者;他们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是数字经济的创业者和消费者,是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还是数字文化的创新者,更是搀扶着老一辈走入数字社会的反哺者。
报告提出,稳固青年持续力,厚植国家创新发展基础,提高青年群体生活质量,优化教育和就业衔接问题;要激发青年活跃力,着力提高青年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并从青年精英和青年大众两个层次进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需要着力关注的问题。
“国家发展动力”报告是复旦发展研究院主动担当作为、提升智库能级的最新成果。首批成果为两份报告和一份资料汇编。报告之一是“中国国家发展动力研究报告”,另一份是“作为世界发展重要引擎的中国国家发展动力的外溢作用和联动效应研究报告”,这两份报告,都是基于对“国家发展动力”的理论建构和初步理解展开。
作者:姜澎
编辑:姜澎
责任编辑:樊丽萍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