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带着孩子们重新粉刷社区里的座椅。
刚刚过去的周末是上海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后的第一个周末,没有了学科类培训,中小学生如何度过周末大好时光?到户外上一堂“自然百科课”,还可以参与社区微更新……记者周末走访时发现,上海各个街镇社区深入挖掘各类亲子实践活动,打造上海红领巾的“15分钟幸福圈”。
眼下,上海正积极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圈,致力于提升城市软实力。在步行15分钟便民生活圈内实现轻松育儿,也是提升城市生活幸福感的重要内容。“双减”之后,借助社区公共力量育儿正成越来越多家庭的选择。
课堂就在家门口,青少年也是社区治理参与者
孩子们跟随专业志愿者认识植物。 制图:李洁
引入社区公共力量,共享育儿经,缓解青年家长的“鸡娃”压力,拓展少年儿童的成长空间。“双减”之后,社区及时“补位”,不仅为孩子和家长提供亲子活动的场地,部分社区还有活动经费。
树上的知了长什么样子?绿化树木有什么特性?昨天,静安区阳泉路上的健身广场迎来了一批小学生,他们在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逐一认识社区的各种植物。“活动灵感来自一次对话。我偶然问孩子们是否知道身边绿化植被的名字,结果难倒了很多孩子。”临汾路街道社区少工委主任陈央说,“有趣的学习活动可以就在家门口”。他们邀请区河道所工作人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家长担任志愿者,共同开展少先队员沉浸式学习互动体验。
“双减”之下,孩子们在家时间会更多,如何帮助他们更好融入社区、丰富业余生活?宝山团区委为少先队员“量身定制”了“社区小先生”。宝山区7.8万余名少先队员人手一本“社区小先生”通关“护照”,上面有12个与社区生活有关的闯关项目,包括社区美容师等,完成一项任务可获得一枚印章。宝山铂金华府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刘秋芬说:“这些闯关项目,本身就是基层社区治理的重要内容,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其中,而不是做旁观者。”
父母自发形成“家长互助联盟”,提供“高质量陪伴”
在社区能一起读书、做手工,还能学说上海话?昨天,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的孩子们围坐在周浩身边,听他讲述少年鲁迅的故事。记者了解到,像周浩一样会讲故事的爸爸们组成了“好爸爸讲师团”,成为充实中小学生周末生活的特殊力量。在周浩的引领下,原本“潜水”的家长纷纷冒出来自发组织互助育儿活动,充当少先队员们课余时间的共享“父母”。小区内的家长以接龙方式在微信群内为孩子报名活动,同时自发轮流担当志愿辅导员,筹划日程安排,维持活动秩序。
“原本的家庭生活围着孩子的成绩转。‘双减’后,孩子有了更多时间走出家门,了解真实生活的模样,他们的社会认知能力得以提升。”周浩说:“父母更轻松更平和,孩子也更快乐,更有收获。这才是‘高质量的陪伴’。”
同样,卓悦居居民区的自治品牌“妈妈议事会”已经成立5年了,每年都有新的亲子活动。“双减”后孩子周末怎么过?妈妈们坐不住了。最近,她们正忙着成立小区里的乒乓球社团。“乒乓球是小区呼声最高的运动,刚好小区活动中心有一间球室,妈妈们想利用起来,让孩子们在周末进行体育锻炼。”发起人陈洁告诉记者。
一批有情怀、有热情的青年家长化身共享“父母”、校外辅导员,既满足了孩子们和小伙伴一起玩的期盼,也解决了双职工家庭带孩子难的长期痛点。
“15分钟幸福圈”提升学生社会认知能力健全社会人格
“双减”之下,通过挖掘社区育儿资源,让学生回归正常的社区生活,除了让孩子们的课余生活更丰富,意料之外的价值也得以显现。社区中不同年龄的少先队员聚到一起,形成混龄教育的环境,原本在家中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少年们,在这个混龄伙伴组成的小社会里,学习如何与他人沟通、协作。
昨天,静安区科技学校四年级的张悦晴跟着爸爸妈妈在汾西路261弄粉刷社区里的座椅,为社区微更新贡献力量。她开心地告诉记者,以往,她的周末都被各种培训班填满,这个周末,陪爸爸妈妈买花、配眼镜,一起参与社区微更新活动,全家还到餐厅吃了一顿大餐。她的妈妈陈慧琼表示,参与社区活动,也提升了孩子待人接物的能力,健全的社会人格也是家长十分关注的。
目前,市少工委已在全市200多个街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并将持续通过组建社区大中小队的方式,实现社区少先队组织全覆盖。接下来将推出“社区争章15事”,家长可与自己街道所在的社区少工委联系,提出需求或参与策划社区少年儿童活动。市少工委主任、市少先队总辅导员赵国强老师表示:“‘15分钟幸福圈’的探索,就是为‘双减’后少先队员就近开展活动提供时间和空间。15分钟内不只是孩子和家长的生活圈,更是他们的幸福圈。让社区成为‘双减’后的乐园,让幸福从这里出发。”
作者:张鹏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