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到底有多火?在网络上各类经验分享、教学书籍、培训课程令人眼花缭乱。有学校教师用它进行教学,还给学生专门布置画图作业;学生用其复习,有企业员工用它汇报工作;甚至有家长把它看作教育的“必备武器”,专门为孩子购买相关课程……
随着思维导图的升温,网上逐渐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方面,支持者赞其是灵丹妙药,一旦学会使用,学习、工作便可实现质的飞跃。另一方面,有人诟病越传越神的思维导图只不过是营销骗局。
为此,记者采访多位专家和教师。他们均认为,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有其便捷性,可以帮助使用者实现高效学习和工作。但学习是很个性化的活动,不可能有什么快速成功的万能钥匙。神化思维导图,过度迷信商家宣传的“伪科学”,会误导孩子的思维发展。
学校热推,家长热捧,思维导图成为网络爆款课程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确实已有不少学校的老师将思维导图运用在各种教学场景,还有学校将掌握思维导图作为教师必备素养,并请专业人士指导。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导图(Thinking Map),是被誉为“记忆大师”的英国人托尼·博赞(Tony Buzan)提出的概念,即借助可视化的图形结构呈现,帮助整理思维。
“我在教学中确实经常使用思维导图,效果不错。”闵行中学高中政治教师谢晓东介绍,对于在识记方面存在短板的学生而言,通过画图整理知识点,能够提高记忆效率。临近期末,他往往会给学生提供一份自己梳理的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核心框架去完成细节内容。对照这份思维导图,学生可以快速查补知识点的缺漏。
温女士的儿子开学四年级。她在暑期特意购买了思维导图训练的书籍和网络课程,“现在思维导图的风很大,身边的孩子都在学习相关课程,听说可以锻炼思维、开发潜能,让左右脑平衡”。
思维导图不是万能工具,营销带着家长跑
像温女士这样为孩子购买思维导图课程的家长不在少数。但是思维导图火爆之下,一些平台上原本分享使用方法的视频或者文章却开始“变味”。
不止一名网友吐槽,原来是本着学习的态度打开关于思维导图的分享,结果却看到软件和课程的软文广告,读来满满鸡汤感。这些广告中,世界名校师生、500强企业高管都在用它解决问题,普通职员靠它实现年薪百万的飞越。思维导图貌似成了“快速学习知识、快速解决棘手难题的万能工具”。
如果说在学校,老师们只是将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那么在这些平台的热炒之下,学思维导图已成一些家长眼中教育“军备竞赛”中的暗中抢跑项目。
而且,顺着思维导图,一条产业链已然形成。网上关于思维导图的课程,价格从几百到几千不等。在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何骏看来,思维导图被“神化”,背后离不开营销市场的助推。尤其近年来,随着学习意识的提高,不论是学生还是职场人士都渴望“培训自己”,提升综合素养,让“成功”来得更快一点。
在这种焦虑心理下,不少人会受到广告营销的诱导。尤其家长看到广告中提到“学会思维导图,写作缺乏思路、背诵古诗词太吃力、学习笔记一团糟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等说法时,很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对号入座。
专家介绍,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商家利用了“幸存者偏差”的心理。所谓“幸存者偏差”是指仅看到筛选后的结果,以偏概全,从有偏向的子集中得出面向全集的结论。比如,人们总是从网上看到有人因专门学习思维导图而实现成绩提升、升职加薪的消息,便会将使用思维导图和成功划上等号。
“学习没有捷径,不能指望一个工具提升全部技能。须知,再好的工具背后都是人的长期努力和汗水。”上海中学语文教师俞超说,使用思维导图并非为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而是为了成为更好的思考者,更高效的学习者,更有能力的创造者。如果家长误以为画一张思维导图就能搞定所有复杂的情况,反而会误导孩子养成懒于深思、浅尝辄止的思维习惯,并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思维导图过度使用,反会影响学生思维
作为学习工具的思维导图是否适合所有学生?多位一线教师的回答高度一致:并非如此。尤其当思维导图被过度使用,变成一项硬性作业,很可能带来反向效果。
这点从阅读作业呈现中可见一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就以语文为例,配合整本书阅读,就有语文老师布置了思维导图作业,比如:为《乡土中国》的每一篇章都做一个思维导图;用思维导图梳理鲁滨逊在不同阶段面临的困难和他的解决方式,分析鲁滨逊的人物形象;用思维导图梳理《红楼梦》的人物关系等。
原本是想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实现深度阅读,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有教师发现,有学生把思维导图理解成了提纲,有学生提交了一份相当精美树形结构图,细看之下,却空有外壳,毫无内在逻辑,更有低年级学生因为畏难而直接上网“抄作业”。
“所谓思维导图,强调思维在先,图画在后。”谢晓东说,如果学生沉溺于画图这一形式,为了画图而画图,为了交作业而抄答案,就完全不可能发挥任何逻辑训练效果。
在俞超看来,整理思维导图本身就是一件耗时耗力的事情,如果学生将重心放到了绘画上,无异于本末倒置,反而容易让思维僵化。思维导图本身只是辅助思考、提高效率的工具,图画得精美与否,并不能与学生的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划上等号。
“思维导图并不等于最佳学习方案。”俞超举例,自己的一名学生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翻看学霸的笔记,几乎没有图画,记录得密密麻麻。与讲究精简的思维导图差异很大。“可见每个人有其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可以偏概全,更不能盲目要求整齐划一。”
作者:吴金娇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