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还不睡吗?”
凌晨三点多,杭州的一位父亲看到儿子的房间还亮着灯。
没想到,走进房间一看,儿子竟然在玩游戏。
看到凌晨三点还在打游戏的儿子,父亲并没有大发雷霆。
他平静地和儿子说:我带你去个地方吧。
于是父子俩来到了一个菜市场。
凌晨四点的天还是灰蒙蒙的,但菜市场却早已经灯火通明。
有人带着头灯为自己卖的菜照亮,有人手上不停地忙着整理摊位,也有人站着不断招呼着来往的行人...
父亲带着儿子走在菜市场中,他问儿子:你知道这些人为什么不睡觉吗?
儿子看着凌晨就在忙碌的人们,低声回答:为了生活,为了赚钱。
父亲再次问道:那你呢?
看过那些为了生活奔波的人,想睡觉却不能睡,儿子直言自己做错了。
而这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
这个好,说再多都不如亲自体验。
哎,生活挺残酷的,他爸这种教育方式也是很直接,比打一顿有用多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父母要想依靠打骂、强制要求孩子做出改变,其实是没办法真正解决问题的。
要知道,真正有用的教育方式,是走心的。
孩子只有发自内心的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够做出相应的改变。
02
想起去年那个被父母当街罚跪的广州男孩吗?
因为男孩过于贪玩不爱学习,父母一气之下让男孩在街上举砖罚跪。
并且一边罚跪,一边用电线对其进行抽打。
而这已经不是父母第一次对男孩进行体罚了。
在此之前,男孩也因为贪玩被父母打过。
可是,父母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孩子还是没有改掉贪玩的毛病,甚至问题更加严重,开始彻夜不归了。
其实男孩父母体罚孩子,心里定然是心疼的。
只是相比于心疼,恨铁不成钢的意味要更多一些。
他们希望通过一次狠狠的惩罚,让孩子得到教训,改掉坏毛病。
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当街跪地受罚留给他印象最深的不是自己犯错了,而是被父母打碎的自尊。
心理学家张怡筠说过这样一句话:孩子成长没有偏方,有的只是负责的父母,提供的稳定而健康的土壤。
对一个孩子来说,真正的成长是身心共同成长。
父母的教育,只有触动孩子的内心,才会有效果。
03
之前,辞职带着厌学儿子游走中国的徐先生火了。
因为 14 岁的儿子不爱学习,为了改变孩子对学习的认识,他便决定放下事业陪孩子去旅行。
父子俩从丹东出发,开房车前往目的地丽江。
按照计划,他们要走 4000 公里,途经山海关、济南、开封等地。
每到一站,徐先生都会和孩子一起看书讨论,写下这段时间的经历和感受。
他把旅途当课堂,耐心地引导孩子改变对学习生活的态度。
就这样,在旅行 40 多天的时候,徐先生就发现孩子对学习的认识变了。
他不再厌烦学习,甚至还对和同学一起讨论学习产生了兴趣。
再加上孩子想家了,父子俩便提前结束计划,回到了家中。
回到家后的孩子,不仅开始认真学习,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家人。
可以说,徐先生这一番良苦用心没有白费。
其实,教育孩子,有时候真的不需要大动肝火。
只要教育方法用对了,往往不用父母刻意要求,孩子就会回馈无限的惊喜。
04
教育,不是教训。
虽然两个词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千壤之别。
教育是发自内心地希望孩子变好,而教训表达出来的内容往往伴随着恼怒与责怪。
就拿孩子不爱学习,沉迷手机游戏这件事来说。
文章开头的父亲,是平静地带着孩子参观菜市场,让孩子亲眼看看他打游戏浪费的时间,到底意味着什么。
而有的家长则是愤怒地没收孩子手机,对孩子进行一顿责骂,从而激发孩子的叛逆心理。
孩子一气之下离家出走,父母则是又生气又担心。
当然,父母看孩子不上进,做出一些愤怒的举动,甚至不惜采用一些极端的教育手段,这些我们都能理解。
毕竟,父母所做本质上都是为了孩子好。
只是,无法让孩子的内心产生共鸣的教育方式,无论是温和的还是强势的,其实都是失败的。
那些能让孩子听进去,并愿意为此做出改变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
05
父母的教养方式,决定了孩子未来。
要想孩子越来越优秀,父母就一定要用心教育孩子。
父母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我们教育行为的本质是出于对他们的爱。
让孩子明白,父母是想要陪伴他们一起成长,一起变得更好的伙伴。
只有这样,父母才能教进孩子的心里,孩子才会朝着更好的方向认真前行!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人民网、北京时刻、米小圈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