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高能“修复”黄金面具的95后UP主吗?
继“复原”黄金面具后,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再次带来了让网友直呼叹为观止的作品!
耗时4个月、花了25万元,才浅8月18日发布视频,将三星堆金杖的制作过程和全新时的状态呈现出来。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发文点赞,“复刻工艺很棒,金杖本杖看了也忍不住要鼓掌。”
国家文物局点赞
三星堆喊他“来上班”
2021年3月20日,新一轮考古发掘成果公布,三星堆“再醒惊天下”。三星堆遗址六个祭祀坑出土了500余件文物,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一张黄金面具残片。
4月12日,年仅25岁的B站UP主“才疏学浅的才浅”(下称“才浅”),花费20万元,用500克黄金,耗时15天,用纯手工方式“复原”了三星堆黄金面具。
不仅有国家文物局给他点赞,三星堆博物馆副馆长朱亚蓉还在朋友圈分享了视频,并喊话:“来我们修复馆上班吧。”
当时他还承诺,点赞超过100万就把三星堆出土的金杖做出来。
这不,他真的带着最新作品来了!
一波三折
不断钻研方案
相较黄金面具,金杖的工艺更为复杂。
在视频的开始,才浅表示,自己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并不是什么专家,学识尚浅,并不能做到严谨。
他的目的不是仿造文物,是尽量还原它的制作方法。才浅称,制作出来的成品,也是尽量去还原它全新时的状态。
公开资料显示,三星堆金杖于1980年发现于三星堆一号祭祀坑。
金杖长143厘米,直径2.3厘米,重463克。金杖是用金条捶打成金皮后,再包卷在木杖上。金杖上还刻有箭、鸟、鱼、人像等图案。
据专家分析,金杖极有可能是代表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的权杖。金杖出土时,里面的木杖已经碳化,只剩外面一层金皮。
第一次制作,才浅预想先由金条捶打成金棍,然后再捶扁形成金带。然而,操作过程中捶打一定的长度后再捶打宽度,长度的变化超出预期,只能重新来过。
在第二次制作时,才浅考虑到了之前忽略的黄金成分问题。
“三星堆出土的黄金制品,黄金大概占85%左右,还有接近15%的银,还有一些其他的杂质金属,这可能是受限于当时的提纯技术。”才浅说,他之前忽略,是因为担心黄金不纯,价值会下降,回收时会更加困难。“但是我了还原,我这次也掺上了15%的银。”
经过漫长的捶打后,金条变成了长143厘米、宽7.2厘米、厚0.2到0.3厘米左右的金带。才浅说,在三星堆博物馆看过原版金杖之后,他觉得金杖像是用研磨成的细沙进行抛光的。相比做金面具时抛光使用玛瑙刀,这一次他换了一种方式。
至此,才浅已经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然而,最耗费时间的是绘制三星堆金杖上的纹路,包括鱼、鸟以及贯穿两者的一支箭和一个戴着王冠的人头。在《国家宝藏》第三季中,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介绍,金杖上面有很多纹饰,一开始认为是刀刻,后来发现应该为錾刻。由于錾刻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否则无法修改,为此才浅用薄铜板练习了将近一个月。
“有一天,我躺在沙发上,在手机里对比着金杖上的纹路。突然,我发现了一个令我震惊的细节。”才浅说,手机里的照片,是他第一次去三星堆博物馆拍摄的。为了更好看到细节,他又第二次去了三星堆博物馆。这一次,刷新了他对3000年前古蜀人的认知,也证实了他的猜想。
“这哪里是一条纹路啊,而是在不到1毫米的方寸之间,錾刻了两条纹路。而且线条极其流畅工整,两条纹路相互平行,肉眼看上去几乎就像是一条线。”才浅说,在看到这一工艺的时候,不是赞叹古蜀人的技术,“而是感到深深的恐惧和绝望,就像是登山者遇上一座永远无法逾越的高山一样。”
推翻普通的单面錾刻
改用牛骨刀双面压划
虽然錾刻方法行不通,但是才浅找到了其他方法。普通金属需要錾刻留下纹路,但是黄金具有柔软性、延展性,可以用压划“复刻”出纹路。于是,他自制了一把牛骨刀,一步步压刻金袋。“我不能确定我的方法就是古蜀人制作金杖的方法,但从难易程度、线条粗细以及线条周围情况,比如鱼鳞部分,原版金杖上的纹路也有压划过后的痕迹,并且线条中间也有明显的凸起。”
为什么明明刻一次纹路就很明显,古蜀人还要正面、反面反复刻?
才浅说:“在看到更多三星堆文物的时候,我渐渐明白了。因为这些纹路不是简单的装饰,这是他们的信仰。因为是信仰,所以并不是做完即可,而是发自内心地把它做到极致、做到完美!”
为了尽可能接近古蜀文物之精美,他不断钻研方案,推翻普通的单面錾刻,改用牛骨刀双面压划,最终成功还原出金杖表面的双条纹路。
才浅的创作再次令网友惊叹:
有网友称赞:
你究竟有多少惊喜是我不知道的。
还有网友许愿下一期要看青铜神树。
还有网友认为:
他反复推敲古代工艺的过程,是最珍贵的部分,真正的“国风”实践者。
据悉,才浅已是B站2020年百大up主,粉丝超过300万。
才浅透露,后续还将制作更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物件。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来源:综合自光明日报、东方网、封面新闻、@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 @才疏学浅的才浅、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