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在促进国人身心健康、家庭和谐幸福、社会稳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推进家庭治疗本土化的学术研究及实际应用,并且在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中引入?如何通过推动家庭、学校和学生三者健康发展,互相促进,以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这些都是学界和行业共同关心的话题。今天(6月5日),“家庭治疗在学校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高峰论坛于线上开幕, 64位专家学者分享最新研究内容和实践工作经验,1000多名国内外心理学相关领域一线教师、从业者等参会。
家庭心理治疗师萨提亚说:“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的一生。” 所谓家庭治疗,就是从家庭、社会等系统方面着手,更全面地处理个人身上所背负的问题。
有研究发现,受推荐去临床咨询的学生中85%的人都有着与过去、或现在家庭或者两者皆有关系家庭议题,在论坛中,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心理专家约翰·贝曼(John Banmen)说,不仅仅是中国,即便是在西方国家,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期待在家庭中被聚焦的孩子在学校里要做第一;父母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对比,进而做出苛刻甚至批判性的负面比较;家长仅聚焦孩子的学业表现,无形中让孩子发展为低自尊、低自我形象……
“但是在校园中,第一名只有一个,这并不代表剩下的都是失败者。”约翰·贝曼(John Banmen)认为,看到一个孩子本身比看见他的行为、学业表现更重要。如果以一座冰山来比喻一名孩子的内心世界,外在行为仅仅是浮在水平面上的一角。孩子的内在情绪、对自我的期望和认知等内容都潜藏在水平面以下。
在他看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严苛的,高标准的,甚至是有条件的。而孩子如果长期生活在一个规则僵化、父母高高在上的家庭系统中,很容易形成低自尊、甚至倾向于自我伤害。家庭治疗之所以让家长成为孩子心理问题的部分解决方案,就是要让家长停止对孩子的不切实际的高要求、高期待,认可和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员。“家长们是否可以将孩子的培养目标从做一名成功的人,转换为变成做一个健康、幸福快乐的人?”贝曼表示,家庭系统中良好的沟通非常重要。“沟通就像是一个粘合剂,是创造一个健康家庭最重要的因素。”
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心理专家玛瑞亚·葛茉莉(Maria Gomori)提出,家校间一致性的沟通很重要。萨提亚曾描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人群中无论人们的真实感受和想法如何,总有50%的人回答“是”,这是讨好型的人;30%的人总是回答“不”,这是指责型的人,15%的人既不回答“是”,也不回答“不是”,也不会给出他们真实感受的任何线索,这是超理智型;还有0.5%的人会表现得若无其事、毫无知觉,这是打岔型。最后只有4.5%的人是真实表达自我的,他们是一致型的。
在葛茉莉看来,所谓一致性,不仅是对他人的一致,也是对自我的一致,即不隐藏任何事情。“一致性的沟通意味着承认自己所有的情感,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一致性当中我们接纳我是谁,同时尊重他人,这是萨提亚推荐的方式之一。”但是她在心理咨询中发现,很多孩子认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总是忽略他们究竟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缺乏什么。甚至有很多孩子哭诉,自己仿佛一名傀儡,他们根本无法真实地表达自我。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蔺桂瑞介绍称,从本世纪90年开始,萨提亚家庭治疗被引入中国。现在国内不少心理学者正积极倡导以学校为主体,以教师为中心的系统化家校合作。之所以以教师为中心,是因为“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涯至少是30年,一年能够影响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学生,而每个学生背后都有一个家庭,通过给老师的培训正向影响学生的健康,让每个家庭和谐。”
本次大会分为主题报告、讲座、论坛和工作坊四部分,共计8个主题报告、8个讲座、12个论坛以及27场会中工作坊。该论坛由山东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专业委员会、上海高校心理咨询协会和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主办,山东中教传媒有限公司和中科博爱(北京)心理医学研究院协办,时间持续到6日。
作者: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题图:文汇报图片库、论坛截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