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5月21日)上午的上海论坛·全国重点中学校长圆桌会议上,复旦大学启动了中学学术实践基地建设。首批项目将面向参加这一圆桌会议的116所中学开放,复旦大学将组织相关学科与相关中学进行深入交流,在各省份遴选重点中学开展基地建设试点。
作为大中学一体化衔接最新探索,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旨在加强复旦大学与重点中学人才培养衔接合作,发挥复旦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学科和师资优势,进一步促进优秀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据复旦大学教务处相关负责人蒋最敏教授介绍,学校将在此前已开展多年的中学生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基础上,依托学校十个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以及新工科、新文科、新医科建设的优势教育资源,与全国部分重点中学共建学术实践基地,为中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搭建更广的平台。
此前复旦大学已在部分中学开展“英才计划”“中学微课”等大学-中学人才培养贯通的探索,但是“‘英才计划’仅面向少数基础学科,同时对师资要求非常高,覆盖到的中学生也较少,相比而言,复旦大学-中学学术实践基地覆盖了学校所有优势学科,而且不论师资来源还是学生覆盖面上都更为广泛。”蒋最敏说,简而言之,“英才计划”像高峰,学术实践基地则像高原,有高度,但更宽更广,不过两者大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加强大学和中学人才培养的衔接。
同时,学术实践基地的实施形式非常多元。据介绍,复旦大学将与合作中学在基地中进行“创新素养培育”计划、“未来学者”体验计划、“步青”学术见习营等一项或多项建设,包含一系列从“走出去”到“迎进来”的举措,帮助满足不同层次中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创新素养培育”计划中,复旦大学将根据中学的实际需求,委派相关学科教授协助中学建设学科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指导建设基于此类实验室或创新实践中心的创新实践课程和硬件配置,开展学科师资培训,制定实验管理规范,着力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终,培养一批具有科学研究兴趣和志向的学生,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资源,从他们的体验、认知出发,进行科学创新上的互动。
“未来学者”体验计划则是复旦大学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在中学的延伸。“从实际成果来看,FDUROP非常有利于学生成才,从人才培养角度来说,学校也受益匪浅。”蒋最敏说。
据他介绍,2006级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学生郭泽宇在项目研修期间解决了计算几何领域的一个世纪难题“最小曼哈顿网络问题”。赵东元院士指导的第一位当年本科生学术计划(FDUROP)成员之一郑耿锋,在海外深造取得学位后,又回归复旦,担任本科生学术计划导师,更多本科生在他的指导下得到了科研训练。
借鉴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FDUROP经验,复旦大学将为合作中学提供项目评审专家,合作指导项目实践,让学生通过完整的项目申请、开题报告、实践探索、结题答辩等环节,体验学术研究范式,提高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和学识素养。
作为“步青”学术见习营的前身,“步青”计划最早于2008年开始小范围试点,依托各基础学科的师资力量,向学有余力的优秀高中学生提供提前感受科研氛围的机会。未来的“步青”学术见习营,合作中学将有机会组织优秀中学生走进复旦大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前近距离感受大学学术氛围。优秀中学生可申请修读大学先修课程和暑期课程,在课堂中发现问题、挖掘兴趣点,在此基础上,见习营将遴选部分优秀学生进入大学教授课题组进行学术见习,加深学生对大学学术研究活动的感性认知。
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焦扬,上海市教育考试院院长郑方贤,华东师大教育学部主任袁振国,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及全国116所重点中学校长与会,围绕“迈向新阶段的双高合作:新理念与新格局”,聚焦大中学教育衔接、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教育评价改革等。
作者:姜澎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复旦大学提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