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清华竟然开设了一门关于摸鱼的课程?
终于,清华也有我能上的课了!
这门名为《摸鱼学导论》的课程,从PPT来看,竟然没有期末考试。
课程的核心目的,就是让大家收获摸鱼小技巧,提高学习效率。
《摸鱼学导论》在清华的雨课堂一开,课程微信群人数几乎立刻就达到了500人,“课堂气氛”也是非常活跃。
△图源知乎@ALLover
甚至由于申请人数太多,开课老师不得不把课容量从500提升到2000,目前已经达到了一千多人……
为“摸鱼”开设的课程
《摸鱼学导论》的开课老师“高老师”,其实是一名大一的清华学生。
高老师发现,清华大学的网课平台“荷塘·雨课堂”,在更新后拥有了一个新功能:人人都能开设一门课程。
于是他灵光一现:为何不开设一门关于“摸鱼”的课程?
摸鱼,出自成语“浑水摸鱼”。指在上班/上课时间偷懒,具体表现为在上班/上课时间做与工作/学习无关的事情。
那么,这门课准备学什么,又会以什么样的方式考核呢?
高老师声明:这门课程没有期末考试、不计学分、不对成绩单造成任何影响。
从开课说明来看,高老师认为,相比于充满竞争的学习氛围,这门课旨在创建健康的学(摸)习(鱼)环境,让大家一起解决问题。
从课程目的来看,说摸就摸,不仅师生一起探索摸鱼小技巧、还一起提升学习效率(共享资料)。
至于大作业和周作业,也是摸鱼小技巧和学习资料,从实践上来进行摸鱼。
当然,即使在摸鱼课上认真做作业,也只能收获总评成绩的0%。
岂不是越不摸鱼,成绩就可能越差?(手动狗头)
而课程的内容,则是放松身心,用几分钟去感受轻松,比如,今天的课程作业,是给大家分享你觉得好看的春景 。
原本,这只是在摸鱼时创建的摸鱼课,没想到受欢迎程度却“出乎意料”,微信群人数一下子从十几人飙到了500人、报名人数更是达到了一千多人。
但是要澄清一点,这门《摸鱼学导论》,只在雨课堂平台上线,并没有进入清华正式的选课系统。
因为卷,所以要摸鱼
本来是一个清华大一新生的玩笑之举,却意外大火。
火到校内校外都吵着要修这门课:
清华校友@白杨Alex却表示,我想选还选不上呢~
下午在朋友圈看还以为是开玩笑呢,晚上一进去已经500+了,果然,连摸鱼都摸不过人家……
在知乎上,自曝已经报名入选这门课的清华学子,各个专业、年级无所不包。
车辆工程、精密仪器、环境、公共管理…..大一新生、博士在读等等,目前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1000多人。
这么火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摸鱼成了清华人的刚需?
这门课的“助教”,知乎用户@ALLover表达了他的看法。
之所以《摸鱼学导论》在清华这么受欢迎,是因为大家对内卷现状的厌恶和对“摸鱼”的向往。
他理解的内卷,是以不必要的努力和输入获取下限更高的产出。比如三千字的论文非得写三万,还有两万多质量不高在灌水。
这种氛围下,大家都很累,这时候出现一门摸鱼课,即使明知道不真实,即使明知道不可能真的摸鱼,大部分同学还是以一种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态加入进来。
另一位知乎用户@Pretty Hurt,则认为《摸鱼学导论》这门课,本质和去年特奖评选期间举办的“华清大学特普通奖学金”一样,都是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是学生对过大压力的反叛,是对peer pressure的抗衡。
他直言:
作为集结了全国顶级卷怪的大学,清华的内卷之风自然相当盛行。但是呢,主动去内卷的人很少。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摸鱼?一方面是过载压力下的反叛,另一方面也是对这种整体风气的无奈。
去年9月,一位清华学子边骑车边用电脑跑程序的照片,引起不小的波澜:
开课的“高老师”,提到了大学课程设置落后时代和学生需求的现状。他说,有的人选择不去上课,是因为上课耽误了他们学习。
所以,他开这门课,除了让大家会心一笑,也想用这种方式鼓励大家探索知识传播和交流的新方式。
清华雨课堂为何如此Open?
这门《摸鱼学导论》之所以能创办,还得说回清华的网课平台:雨课堂。
雨课堂是清华大学和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网课平台,而学堂在线又是清华大学2013年发起的MOOC平台。
目前,平台上已经入驻了清华、北大、北师大、西交等等名校的课程。
一开始,雨课堂并不支持“人人都能开课”,某次更新后才上线。
清华学子怎么评价这项新功能?
知乎用户@Mr.南有说,他目前还没有发现有同学真正通过这个功能分享自己的技能知识。
但这个功能确实有一些实用的地方,比如每个系、每个班都会不定期举办一些集体活动然后每次都会对于无法参加的,组织者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开课展示,把没在的同学也来进来远程参与观看,或者事后观看。
但能自己开课确实新鲜好玩。比如他去年开了一门名叫和平精英:战争技能的理论与实践的吃鸡课程,但只有11个人选课….
于是他感慨:
吃鸡救不了清华人!摸鱼才可以!
但是,问题来了:
在摸鱼学导论课上卷,就是在卷其他课的同学;如果在这门课上摸鱼,就是在卷这门课的同学。
这个悖论,无疑就是清华学子的“摸卷二象性”了!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量子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