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五届“复旦-中植科学奖”颁奖典礼暨2020复旦科技创新论坛在上海举行。
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布里斯托大学教授迈克尔·贝里(Sir Michael V. Berry),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查尔斯·凯恩(Charles L. Kane),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
今年的三位获奖者均为拓扑领域科学家:迈克尔·贝里提出的贝里相位,是量子力学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促进了对拓扑物态的研究;查尔斯·凯恩提出了拓扑绝缘体的关键理论,促使拓扑绝缘体研究领域的诞生,并推动了该领域的蓬勃发展;薛其坤及其领衔团队首次在实验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这一研究成果将推动新一代低能耗晶体管和电子学器件的发展,甚至可能加速推进信息技术革命的进程。
“复旦-中植科学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宣读第五届“复旦-中植科学奖”获奖名单并致颁奖辞。
颁奖典礼过后,2020复旦科技创新论坛主论坛开幕。
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得主迈克尔·贝里与查尔斯·凯恩,线上出席颁奖典礼并发表获奖感言。
2020年“复旦-中植科学奖”得主薛其坤出席颁奖典礼并作专题报告《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实验及体会》。
在这三位获奖者的感言中,他们都对同一个人表示了感谢,两年多前离世的斯坦福大学教授张首晟。张首晟生前带领的研究团队针对半导体能耗与散热问题提出了基于电子自旋的“量子自旋霍尔效应”。并发展了能够实现这种新运动规律的一类新奇量子材料-拓扑绝缘体,是这个领域的开创者之一。他生前与薛其坤课题组等都有合作。并实现了国际物理学界的重大科学突破。
本届复旦科技创新论坛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铁路工程技术和管理专家卢春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先后作题为《高速铁路技术发展方向研究》和《广义相对论,黑洞和引力波》的主题报告。
据悉,本届论坛为期两天,除主论坛之外,另设立物理科学、数学科学、人类表型组、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四个分论坛。
分论坛汇聚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围绕自旋物理、未来信息技术、非线性数学期望、新时代的应用数学、人类表型组计划、健康“一带一路”、大数据模型检验、混合增强型智能驾驶等主题发表主旨演讲。
“复旦-中植科学奖”由复旦大学和中植企业集团于2015年合作设立,以表彰在数学、物理学和生物医学领域做出原创性杰出贡献的全球科学家。奖项每三年在这三个学科领域中轮流颁发。
今年的“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物理学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这是该奖项设立以来的第二次。
2017年9月,“复旦-中植科学奖首次授予物理学领域科学家,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雷纳·韦斯(Rainer Weiss)和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基普·索恩(Kip Thorne)、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三位获奖人于同年10月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2016年首届“复旦-中植科学奖”授予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这两位科学家因“对肿瘤负性免疫调节的抑制治疗方法”而获得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作者:李晨琰 姜澎 摄影:袁婧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