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辅导作业,又成了热词。“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写作业拖拉,是很多孩子的通病以及很多家长的“噩梦”。网上有很多“攻克”孩子写作业的方法,但是,真正实施起来,却难以进行下去。
为此,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给大家支了一招,这个方法简单易行,立竿见影!
遇见孩子写作业比较拖拉发呆的情况,家长要从小时候就是一年级就要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里有条件的,把孩子写作业的房间布置得尽量简单,没有玩具;在孩子写作业的桌子上什么都没有,除了必要的纸、笔、橡皮,其他物品都拿走。
在孩子回家后问孩子有哪些作业,然后根据作业内容的难易程度,分成三个阶段,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最后是简单的。
告诉孩子:如果你抓紧时间写的话,20分钟就能写完;如果你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的话,你就可以出来玩20分钟,如果没有完成就要减少玩耍时间。
给孩子规划一下,越快写完玩耍的时间越多,越慢做完玩耍的时间越少,而且做作业错误多的也要减少玩耍的时间。
这样在小学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等孩子有了经验,到后面孩子长大一点,上了初中、高中,就可以自己规划。
先做简单的、再做难的、最后做简单的,这样他感觉很快就做完了,难的放中间,这是解决问题一个比较好的方法。
其实,关于孩子写作业拖拉,这些家长也应该知道。
孩子正在写作业时,您在干什么?
错误做法
一边看电视一边监督孩子,嘴里不停叨叨:写快点。别磨蹭。不准看电视,好好学习。
结果
孩子不高兴:“凭啥你就能看电视,我就不能看,真不公平。”
正确做法
大人也看书,不打扰孩子,营造浓厚的家庭学习气氛。
结果
孩子心态平和,心思都在学习上。
孩子该睡觉了,作业却没写完,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
训斥孩子:“你气死我了,怎么又没写完,我一会儿不看着都不行,快点写!我看着你。”
结果
孩子并不着急,依然慢慢悠悠看。
正确做法
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写作业是你自己的事,你要对自己的事负责,没写完不准写了,该睡觉了,明天自己去学校跟老师解释吧。”
适当地让孩子承担自己的行为带来的一些后果。
结果
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很后悔,心里想:“这下完了,怎么跟老师说呀,看来明天写作业得快点了,不然还得挨批。”
孩子一直看电视,不睡觉不写作业,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
怒气冲天地把电视关掉,吼叫着叫孩子去写作业或睡觉。
结果
孩子满肚子不高兴地去了,心里恨你,说你是“暴君”。
正确做法
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你该写作业了,如果写不完会挨批。你还想看多久?”
孩子:“我再看10分钟行吗?”
家长:“行,说话算数,到时间就关电视。”
双方各退一步。
结果
时间到了,孩子主动关电视,去睡觉或写作业。
孩子作业写得潦草,您怎么做?
错误做法
发火:“怎么写得这么乱,你就不能写好点?”甚至气得把孩子的作业撕了。
结果
孩子茫然,不知所措。
正确做法
严肃地、平静地对孩子说:“孩子,我已经说过了,写不工整要重写,因为不工整,老师看不清楚,你看,这是‘规定’,不能破坏,所以你必须重写了。你看,你应该这样写字(讲述写字规范,横平竖直,大小一致)。孩子,你只要写得比你刚才的字有进步就行(和自己比),有信心吗?”
结果
孩子懂得“规定”的重要性,心里想:“比刚才的字有进步,容易。”孩子会对自己充满信心。
孩子考试不及格,您看到成绩单后怎么做?
错误做法
训斥孩子:“你看你,考这么点分,你也不嫌丢人?你看人家谁谁,人家怎么就能考一百?你笨死了!气死我了。”
结果
孩子心情坏到了极点,心里想:“我完了,我这么笨,学不好了,再怎么学也学不好。”
正确做法
安慰孩子:“孩子,我知道你心里也不好受,一次没考好不代表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找出没考好的原因,然后解决它,好不好,我和你一起分析一下。我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
孩子认真地找原因去了,心里想:“我要努力,不辜负爸爸妈妈的期望,我一定行。”
家长会上,孩子被老师批评了,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
一回家就把气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又打又骂。
结果
孩子没任何自信,要么学会暴力,要么胆小,一句话不敢说,学会撒谎,不敢和父母说真话。
正确做法
先把孩子的优点讲讲,然后分析不足的原因,鼓励孩子,相信孩子下次一定会有进步。
结果
孩子会给你惊喜的哦!
孩子问了个问题,您不会,这时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
不高兴:“别瞎问了,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每天不知道想点啥。”
结果
孩子心里想:“哎,没劲,总说学习学习,烦死了,不问就不问。”从此,遇到难题一概略过,不求甚解。
正确做法
高兴地对孩子说:“孩子,你能问这么难的问题,证明你动脑筋了,不错。可是我也不会,咱们一起研究研究吧,好吗?”
结果
孩子心里很高兴,以后遇到问题一定锲而不舍,非研究明白不可。
孩子怎么叫都不起床,这时您会怎么做?
错误做法
发火:“你怎么还不起?要迟到了!”顺手打两巴掌,手忙脚乱地给孩子找衣服穿衣服。
结果
下次依旧。
正确做法
平静地说:“孩子,我就叫你一次,如果你不起,就会迟到,会挨批,这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处理好。”
孩子没及时起床,没吃早饭,还迟到了。
结果
下次一叫就起床!
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家长快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吧,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孩子的学习才能更上一层楼。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唐闻佳
来源: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小学语文教师杂志 图:本报资料照片 袁婧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