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与科技总是相互交错、纠缠、互补,它们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心的话题。科技的发展正在逐渐改变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每天身边都有新生的职业,而科技除了改变我们的教育,也在改变我们的孩子和世界的关系。用过去的教育方式,孩子可能很难适应未来的世界,而这不光是中国要面对的问题,也是全人类都需要找寻答案。
当下,我国教育部与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中小学幼儿园的课程指南里,均含有科学或科技的内容。但在信息、网络、智能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处理须臾不离的手机或平板iPad等高科技产品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关系?如何处理令社会、家长、教师头疼的无数问题,比如到底该限制学生使用电子产品,还是主动、积极地引导孩子利用和使用电子产品?这些都是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它们两者间,究竟是隔断、跟随、引导还是融汇、融合?
科技总是走在教育之前,而要融合需要的不仅是技术进课堂,更需要高质量的师资以及教育界对科技的理解
教育与科技的结合越来越紧密,这在我国中小学和幼儿园,包括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学校教育基本都如此。但是,从2012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行的电子书包等技术进课堂的实践,至今却不能说是获得了成功并且可以推广。
而在其他方面也一直处于不断尝试和调整之中。
以我国学前教育为例,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五个领域中的 “科学”(其余是健康、语言、社会和艺术四个领域)分 “科学探究”与 “数学认知”两大部分。各项目标是,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感知形态与空间关系等。
在小学,根据教育部最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从2017年9月开始,一年级就增设了科学课,并将其作为基础性课程。
但其后在2018年,为了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规定(小学)家长陪伴孩子时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同年,国务院、教育部将编程纳入课堂教学及大学考试,全国主要省市已陆续落实。浙江去年将信息技术纳入高考,江苏明确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山东、北京也将陆续把Python编程纳入小学及高中课程。
可以说,截至目前,教育总是在跟着科技走,教育并没有主动性,并且科技产品也不了解教育的性质与需求,更不用说师资和技术跟上了。
但是,在一部关于未来教育的纪录片中,以色列 “从幼儿园开始培养诺贝尔奖得主”的理念,令人震惊。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介绍说,他们在2011年就开始STEAM课程(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等各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孩子们从两岁半开始学习物理课、数学课、英语课、天文课。一个4岁的孩子,每周都会上这些课。从课程到教师,家长们都非常认可。
以色列特拉维夫的教育科技中心的副总裁说: “……所有的教育系统都处于巨大的危机中,因为与其它行业不同的是,其它行业在某种程度上知道如何进步并逐步适应未来时代。但教育制度却落后于时代。教育系统并不了解数字化学习,同时对数字化时代也不够理解……我们必须了解电脑时代的思考逻辑。从而更好地与智能机器进行交互并且驾驭它们。”
交叉与驾驭:教育的发展总是滞后于科技,而教育要与科技共同发挥作用,两者必须相互引领和交换驾驭
相对而言,在教育与科技交叉或同步的发展中,教育的发展速度总是滞后于科技,两者的交叉或交替发展的过程中,科技的引领与驾驭作用相对显著。在这种势态下,我们更需要提出的是,教育与科技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引领和驾驭。
英国的威尔士正在进行教学改革的 “电子先锋示范学校”令人震惊。这里3-11岁的孩子们对电子产品都操作娴熟,对我们大人爱用的应用软件、社交网络等都如数家珍。校长卢克说,他非常鼓励孩子们在学习生活中用上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不管是平板、电脑,还是虚拟现实眼镜、健康手环。从学前班开始,几乎每堂课都使用电子设备。
英国圣朱利安小学用3D打印小防空洞的历史课,自拍视频表达自己想法回应别人的读写素养课,跟一位农场农夫视频对话的生活课,戴上眼镜看到太阳月亮的天文课,可以看见身体内各类器官活动的人体健康课、自己做计步器实验作品的体育课等全用上电子产品的课程……圣朱利安小学校长解释电子产品运用在课程上的理念和意图时说:“我们希望通过其它学科来教授数字技能。……但我们更希望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如何运用科技来支持其它学科的,让科技更有实际意义。”
以色列这一点也值得关注。在一个人烟稀疏的地方竟然有一个高中机器人俱乐部,不少学生在那里共同建造机器人,让机器人去完成任务,如清洁、整理等。学生试着解决一些跟公共空间有关的问题,因为这样可以改变社区。如果研究项目足够好,就可以做成产品给公司,并与公司达成协议,使这个产品为社区所用。
其实在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向青少年开放,比如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让孩子有足够多的尝试机会,做各种实验,让他们领略学科的魅力;清华幸福科技实验室,通过心电、脑数据,进行相应学习能力、压力值和潜能父母的测试与分析,为家长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了解孩子……
但是,科技与教育的结合并非教育单纯地与高科技设备的结合,而是教会孩子们 “理解电脑时代的思考逻辑。从而更好地与智能机器进行交互并且驾驭它们”。这意味着我们有更多的高质量的师资能够推动教育与科技协同释放潜能,教育与科技等学科交叉与突破。
作者:朱希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唐闻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