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护志愿者在校门口为返校学生行李消毒
“返校学生请走学生专用通道,准备好校园一卡通,出示健康码,接受测温、刷卡入校……”4月27日在上海理工大学军工路校区的各个出入口,“小喇叭”正在循环播放入校提醒。校门处设置了下车区、等候区、测温区、隔离区,层层“关卡”成为守护师生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上午9点左右,该校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研三学生王伟成为了军工路516号门迎来的第一位返校同学。“入校流程比我想象的要严格得多,要经过好几重关卡,但是这样反而让我对接下来在校园里的生活更放心了。”她说道。踏入久违的校园,王伟内心有些“小激动”,“最长的假期终于结束了,在学校能更好地静下心把毕业论文收尾,期待美好的生活能像校园的春日一样逐渐‘苏醒’。”
“细节控”手段 提升管理“温度”
单人单桌、同向就坐、期间不得交头接耳……这不是考场,而是上理工返校当日的“硬核”就餐安排。当然,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食堂每日提供的餐食均为套餐盒饭包装,更加鼓励师生外带就餐。对于“考场式”食堂来说,“安检”环节也不可缺少。在进入食堂前,师生需排队依序经过红外测温仪进行快速体温检测,食堂地面还粘贴了醒目且易懂的就餐流程图标,除单向进出食堂外,在排队过程中还提示师生注意与前后左右保持一米的距离。
▲食堂每日提供的餐食均为套餐盒饭包装
▲食堂地面粘贴了醒目且易懂的就餐流程图标
当你站在寝室楼下,可以看到一排排打开的窗户,这是宿管阿姨在进行每日的例行通风。这段时间,为了迎接同学们平安返校,宿管阿姨们都化身“细节控”,除了常开窗户通风外,消毒杀菌工作也是必不可少。消毒的区域可不仅仅是地面、台阶、茶水间,还细化到楼梯扶手、开关、门把手……对师生高频次接触的物品,更是实行一天2-3次的消杀频率,各项消毒记录也张贴在显眼处,方便查阅。
“单就我们第六公寓就有600余个房间,每天开窗通风、到了晚上再全部关窗锁门,再加上全方位的消毒工作一天下来每个阿姨的腿跑软了,但是为了同学们回来能更安全更安心,我们累点没什么。”上理工第六公寓管理员曹洁笑着说道。
▲宿管阿姨为学生宿舍消毒、开窗通风
“技术流”防控,看得见的安全感
图书馆是很多同学在校学习的“主阵地”,为了兼顾同学们的学习需求和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图书馆实行“限流开放”入馆制。继“考场”式食堂,师生们将迎来“考场”式图书馆:控制馆内人员密度,相互之间间隔一米以上。此外,图书馆建立了一支青年先锋者团队,党员教师志愿者每天对各个楼层的读者进行疏导和提醒。
限流之后,师生们会不会白跑一趟?这样的担忧也是多余的。“当前在馆人数59人,剩余入馆人数941人。”在图书馆的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当前的入馆数据,数据也同步在线上更新,师生们可以在图书馆网站、官微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实时查看入馆流量。“目前入馆人数上限是1000人,后续将根据防控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我们借助出入馆数据资源,以信息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图书馆馆长陈世平介绍。
智慧校园里的科学管控不只是学习方面,更是渗透进了同学们的返校生活中。学校上线了体育场馆在线预约系统(试运行),从4月29日开始,面向在校师生开放部分体育场馆。“乒乓球桌要间隔2米,网球规定是两人用一块场地,健身房也有人数限制,这些都在系统上提前预约就行,感觉挺安心的。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都可以安排起来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学生张翔感慨道。
▲上海理工大学体育场馆在线预约系统
“暖心”服务,护学生心安
口罩用完了怎么办?吃饭问题怎么解决?回寝室睡不着怎么办?聚焦学生返校可能会遇到的各种生活问题,上理工也开展了一系列准备工作。
酒精棉球、一次性口罩、体温计、洗手液、防疫告知书……这是上理工专门为同学们准备的“防护礼包”,以寝室为单位进行发放。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的潘雄一进寝室门就收到了这样的“见面礼”,这让他觉得暖心且心安。
▲学校为返校学生准备的“防护礼包”
假期在家里吃惯了“家常菜”的同学们,在返校时也能“有选择性”就餐。上理工的5个食堂将陆续推出每日菜谱,张贴在寝室楼下,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到哪个食堂就餐。此外,学校还在每日中午设立3处临时简餐购买点,提供基本的牛奶和面包,方便想要“简单点”的同学购买。
▲临时简餐购买点
结束“长假”返校复学对于同学们来说,除了身体上要快速转换到学校生活状态,心理上也要尽快适应。对此,上理工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精心编排《返校心理调适手册》,还联手学校小百合工作室开启抗“疫”系列电台微课程,对返校之后学生在学习、生活、就业等方面可能会出现的种种心理疑问进行专业解答,并安排心理咨询师提供全天候热线及QQ咨询服务。
另据了解,上理工附属小学、附属初级中学、附属中学也于今天迎来了毕业班学子返校,上海理工大学杨浦教育集团将又严又暖的防控举措延展到细节处,做足准备应对复学疫情防控的“大考”。
作者:董真 李卉云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顾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