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新冠肺炎疫情,还要靠大家继续“闷”。然而,与之前的“闷”不同,公司复工、网课开始之后,有些人会感觉工作不顺手、上课不得劲。当身边人情绪不稳定,甚至失控时,你该怎么办?
“这时最需要的是放松下来,首先需要身体放松。”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教授刘俊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比起说几句安慰人的“套话”,通过肢体语言给对方以安慰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有时候,拍拍肩膀、一个眼神,可以胜过千言万语。
人可因开心而微笑,也可因微笑而开心
变化是造成压力的重要原因。疫情突然来袭,大家不得不宅家生活。眼下,虽然复工上班了,但原本可以面对面讨论的会议,被视频会议所取代,连午餐聊天也变成了寂寞的“一人食”;孩子们的网课开始,没有了坐在教室里的约束感,孩子有点心不在焉,还让父母目睹课上的“小动作”,说不定就要点燃一次家庭“硝烟”……
“所有这些变化都可能带来压力,并伴随情绪的波动。”刘俊升说,汉语中,描绘情绪的词汇有3000多个,其中大约1000个是用来描述积极情绪的,而与负面情绪有关的则超过2000个。从这一点就可以从察觉,对于负面情绪的关注,可以说是人类的本能——在洪荒时代,这种本能让原始人能够对生存环境中的危险更加警觉,也更有利于生存。
然而,在持续面对压力时,一旦积累过多负面情绪,就会不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刘俊升解释,负面情绪过多时,有人会出现睡眠问题,有人则会出现强迫思维,比如忍不住地反复刷疫情信息,无法安心工作等。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需要放松精神。
“身心是一体的,心理紧张必然带来肌肉紧张。而改变生理状态也可以明显地影响个体的情绪。所以放松肌肉是一种便捷有效的心理放松方式。”刘俊升介绍,如果身边有同事或家人出现情绪过度紧张,不妨帮他们做几个深呼吸,或者让他们捏紧拳头再放松,如此反复十几次,就可见效。“如果有可能,更好的办法是拉上他们去做点运动。”他说,一定程度的运动能够促使人体分泌大量的多巴胺,会带来明显的愉悦感。
如果运动难以做到,不妨鼓励他们先微笑一个。“很多人觉得人们是因为开心才微笑,其实微笑的表情也可以让人体会到更多积极情绪,从而变得开心起来。”刘俊升告诉记者,有实验证明,观看相同的影片片段,当受试者保持微笑表情时,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而当受试者保持紧张、悲伤表情时,结果则会相反。
给家人一个拥抱,帮他们换个角度看待变化
在最近推出的华东师范大学防疫助学微课程中,作为主讲教师现身的刘俊升,还讲述了一个心理学常识:决定人的情绪的,往往并非事件本身。“通常认为,情绪反应是由事件引起的,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我们对事件的解释和信念才是决定情绪的关键。”
这个例子很有代表性:一张考卷,同样得了95分,有的学生懊恼自己没得到满分,有的学生却欣喜若狂,还有的似乎无动于衷。这些不同的情绪反应,来自每个学生所具有的不同信念。所以,当我们能够理解到情绪产生背后的信念,就能更好地安抚身边人的情绪,帮助他们拥有更积极的心态。
“疫情的存在,作为一个事件,它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对它的认识。”刘俊升说,当家人因为作息被打乱、生活改变、失去成就感而变得焦躁时,不妨先给他们一个拥抱,或者轻轻地拍拍他,“这些简单而轻柔的动作,能很快让人身体放松下来,精神也随之舒缓”。
接下来,可以帮助他们改变一下信念。如果对方觉得宅在家的日子枯燥乏味,不妨提醒一下,这也是难得的机会,可以投入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可以获得积极的心理体验。
此外,帮助别人也是改变消极情绪的好方法。如果身边的人感觉无所事事,不妨鼓励他们投身于社区志愿服务,或者在不经意间去帮助别人,“只要是源自自己的主动,这些做法同样能带来愉悦的情绪体验”。
作者:许琦敏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姜澎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