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非常举措。为防止疫情向校园蔓延,根据教育部的最新要求,各校要严格管控学校校门,未经学校批准学生一律不准返校。
2月5日,上海市教委已经发出通知,本市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
现在,各高校已经开放了一批线上资源,供大学生学习。停课不停学,即便一些学生还身处自己家乡,和学校、老师也时有联系。除了分享自己的心情,有一些学生也不免提出疑问:老师,我现在为什么不能返校?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硕士生导师刘涤宇最新发出的这封致研究生的公开信,就直面了很多大学生的困惑:“在这个紧要的时刻,我希望研究生同学们,按照学校要求选择在家学习,我想,这就是选择行动、选择担当、选择高尚,这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家负责,这就是对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大贡献。”
至于不要返校的具体理由,刘老师在信里也讲得很清楚。现在让我们来读读刘老师的公开信全文——
同学们:
在2020年这个读起来充满爱的年份,同学们结束上个学期的学习,回到家乡与父母、亲人团聚的时候,相信你们和我一样,都认为这是学习生活中一个例行的短暂休止符。大家都准备着在休整结束后回到学校继续自己的学业,重新见到之前朝夕相处的同学、朋友,和恋人。而这些,在过去的时间里,一直是生活的常态。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这种常态生活。从武汉封城到全国各地严阵以待,从推迟开学到接到学校“未经批准不得提前返校”的通知,一切都那么猝不及防。随着春节假期过去,当家中亲人先后回到各自工作岗位的时候,会有同学开始惦念之前约定的实习单位已经上班,想到毕业临近而很多数据需要通过补充调研才能获得,或者耿耿于怀于重要参考资料留在学校以致接下来的科研任务难以在家里取得进展。这些可以理解的惦念和关切,有时可能转化为对将来的不确定感,进而引发焦虑。
近来有研究生向我咨询为什么不能返校,相信很多研究生同学有此疑问。首先,返校旅程中存在不确定的感染风险。旅程中同车、同机的大量陌生人,难以确定是否已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但尚未发病者,这是防疫要求尽量避免外出和聚集的主要原因。一般经历过长途旅行者,需要自行隔离14天,期间未发病才可以基本排除被感染的风险。
然而,学生宿舍不具备自行隔离的条件。这是此通知所考虑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宿舍空间条件有限,很多资源需要多人共用,所以,无法满足医学上对“自我隔离”的要求。学校是人群聚集的场所,提前返校对自己、对其他同学都有巨大的风险。
在这个紧要的时刻,我希望研究生同学们,按照学校要求选择在家学习,我想,这就是选择行动、选择担当、选择高尚,这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学校负责、对国家负责,这就是对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大贡献。
同学们不要担心,在家的你们有学校的强大后盾,指尖上的学业同样精彩!今天,研究生院下发通知,下学期前几周以线上教学为主,并提供了针对知识讲授课程、设计课程以及技能训练课程多种可选择的线上教学解决方案。同时,我作为一位研究生导师,也在设想如何利用互联网工具,让自己指导的研究生在未返校的情况下推进课程、实验、调研和论文工作。我相信,同学们的导师以及其他任课老师都与我有相似的心情和感触。大家可以与各自的导师以及任课老师积极交流,沟通的内容不仅限于学业问题,各方面的问题和困难都讲出来,大家可以共同面对,协调解决。
只要有一颗求知的心,就会发现在家中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潜力超出想象。建议研究生同学们,从现在开始,将自己这学期需要完成的工作重新整理,并进一步分解为若干具体的步骤。然后评估这些步骤中,哪些在家中利用互联网资源即可完成,哪些需要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实验室,以及调研现场等非在线资源;哪些工作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已随身携带,可以在家中继续推进,哪些还留在学校或其他地方,暂时无法利用。在评估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参考文献以及自己的前期研究成果获取的各种可能性。比如,通过学校的VPN登录,可以正常使用校图书馆已购买的读秀/超星、知网、ProQuest、Jstor等在线科研资源。而且,校外的众多开放共享数据库的潜力也可以被充分挖掘。同时,也可以利用我们这些在沪的教师去学校的便利,让我们为大家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最后希望研究生同学们在推进学业的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锻炼身体,适当进行一些室内体育活动,增强抵抗力,以便未来返校的时候能够以最充沛的精力面对新的征程。
让我们一起努力,在这个不平凡的时期,做不平凡的自己。相信这次疫情的考验会进一步证明,有国家学校的关心支持、有我们的相互关爱帮助,2020不仅读起来是,在现实中也一定会是一个充满爱的年份!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刘涤宇
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在家也是战斗,希望大学生们都明白这个道理!
编辑:储舒婷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微信公众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规学院”、“同济大学生”等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