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元旦,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公历1月1日。辞去旧年,迎来元气满满的新年。
朋友,年初的flag还稳么?
但你知道吗?中国古代的元旦可不是1月1日,而是农历春节那天。
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所写的《晋书》中。
“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
在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提到过“元旦”一词。
“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我国古代特别重视农业经济,毕竟“民以食为天”,因此每年春季尤其是立春日成为举国上下的大日子,不论是民间还是帝王都要祭祀春神和祭祀祖先。这一点从古语“立春大如年”也可见一斑。
虽然古代新年不一定在立春日,却是参照立春日和靠近的新月(初一)出现的日子而确定的,所以新年既代表季节中春的开始,同时也是月亮重新生长的开始,也就是太阳和月亮在一年中同时可以用来象征“新生”的日子。
“元旦”二字的意思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指“首”“开始”的意思,“旦”为指事字(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的造字法),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
因此古代年初一就叫“元旦”,那时还没有出现“春节”这个称谓。
年初一到底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之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或者规定。
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又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到了汉武帝时,为了统一规范,定孟喜月为正月,孟喜月的第一天即夏历正月初一称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那元旦为什么会变成1月1日,正月初一成为“春节”呢?
原来是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先生为了“行夏正,所以顺农时;从西历,所以便统计”,定正月初一(元旦)为春节,而以西历1月1日为新年。
虽然之后的民国政府出台了很多措施想要废旧历,将公历1月1日新年和中国古代的“过年”习俗融为一体,民间百姓却对新公历不太感兴趣,仍然按照夏历过传统的年和节。而且那些过官方节日的人回到家里,也还要再参加一次传统的节庆活动,不过“正月初一”为春节这个说法已经逐渐被大众接受。
到了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议“中华人民共和国纪年采用公元纪年法”。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两个新年,又因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的前后,因此把农历正月初一改称为“春节”,阳历1月1日定为“元旦”。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来源:微信公众号《火花思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